胡庸与周仓面面相觑,他们尴尬一笑,似乎都有一种被李贤看穿的感觉。
“这样吧,先锋军、背矛军、背嵬军每营三十具,剩下十具以作备用,如此可好?”
三十具,每具可连‘射’十支弩箭,也就是说,只需要三十人便可以‘射’出三百支箭,这是什么概念?
拥有弩箭的青州军完全可以解放人手,将他们摆放在最紧要的位置。
元戎弩甫一出世,便让人心神大定。
青州军将认为,有此利器,世上再无不可胜之军!
祭出元戎弩这等大杀器,李贤轻易达成了振奋军心的目的。
不过,只有兵器是万万不可的。
若是军卒畏战,空有利器又有什么用处?
军心、士气由什么决定?
俸禄、福利!
军中的俸禄按月发放,从未疏漏过,可是,每地的福利却略有不同,李贤虽然规定,地方州郡必须妥善安置伤亡兵卒,然而,李贤在后世里见惯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他不希望自己也被人欺骗。
出了校场,李贤寻来太史慈,嘴里道:“青州连番战事,折损军卒不在少数,我想知道,战死的军卒遗孤以及伤残的军士你们都是如何处置的?”
太史慈神‘色’坦然:“我在城外设有遗孤营以及伤卒营,往日里有官府提供定量的饮食,若是孩童,还有先生为他们启‘蒙’,教他们识字”。
李贤来了兴致:“喔?带我去看看”。
太史慈神‘色’坦然:“使君这边请”。
出了官衙往南走,李贤随着太史慈来到了一片依山傍水的地方。
隔着老远,就可以看见袅袅的炊烟,以及成群结队的家禽。
圈养家禽,这是李贤大力鼓励的事情。
之前,由于粮秣无多,乡民自己果腹都是个问题,他们没有多余的粮秣去喂养家禽。
可是,李贤掌权后,乡民的日子渐渐富庶起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豢养家禽,益大于弊。
看到久违的农家场景,李贤欣然一笑,他翻身下马快步迎向前去,嘴里笑道“真是个好地方”。
太史慈不置可否。
随行的胡庸却大呼小叫起来:“忠义庄,真是个好名字”。
李贤微微颌首,在他的构思中,是想把这些军人家属集中到一起,然后建立一个类似于军区大院的地方,现在来看,太史慈做得很到位。
没多久,大人物来到忠义庄的消息就传到了庄主那里,庄主是个七十多岁的独臂老人,听到了贵人前来,他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领着村里的几位长者迎了出来。
“草民刘标见过几位贵人”,刘标的眼光‘精’准的很,他一眼就看出,李贤一行人之中,就属那位白脸男子的地位最为尊贵。
李贤与太史慈相视一笑,“免礼免礼,长者太过客气,我们就是来随便看看。”
刘标不动声‘色’的看了太史慈一眼,太史慈便说道:“这便是青、徐刺史,李贤李使君”。
“啊,竟是李使君当面,我等叩谢使君活命之恩”
说罢,刘标竟然叩伏在地,随行几人不敢怠慢,也是依样施为。
李贤急忙搀起刘标,嘴里道:“老丈无须多礼,无须多礼”。
“礼不可废呀,再者,使君与我庄内百姓都有活命大恩,这一拜算不得什么”
李贤宽慰几句,刘标方才平稳情绪,将其引入庄内。
在东汉末年,连年的争战让男丁大幅度减少,因而在进庄的路上,李贤遇到百姓的七成都是‘女’丁,其实他不知道,男‘女’比例的悬殊在中原已经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
平原城的男丁多数都已参军入伍,而忠义庄内居住的多数都是军人家属,以老幼居多。
“这活是谁教你的?”
李贤招呼一个正在埋头编织笼子的‘女’孩。
‘女’孩的双手快速的绕来绕去,头虽然抬了起来,但动作却没有丝毫的停滞,“村里的刘阿婆”。
李贤笑道:“累吗?”
‘女’孩飞速的扫了李贤一眼,李贤的眉‘毛’很浓,皮肤很白,‘女’孩知道他是个贵人,但她依旧全神贯注的编着笼子,漫不经心的说道“不累,在李使君治下,总有一口饭吃,比其他的地方好多了”。
李贤看出了对方的不耐烦,有心就抬步离去,可又不想放过这么一个问询的机会,“你去过其他地方?”
‘女’孩微微颌首,道:“几年前,我家兄长便带我流徙多地,过惯了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直到李使君成为青州刺史,我们的日子才好过起来”。
“你的兄长呢?”
“他伤了一臂”,提到敬重的兄长,‘女’孩的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下来。
“你今年多大了?”
“好像是十三岁吧?我也记不清了”,‘女’孩不确定地说道。
李贤动了恻隐之心,他下意识的‘摸’遍全身的口袋,可却没‘摸’出一文铜钱,讪讪的摘下一个‘玉’佩,他弯腰递给了‘女’孩,嘴里道“这是给你的,以后要是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就拿着这‘玉’佩到下邳,去找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