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吾姓刘名坤,字厚德!”
“原来足下就是造出新型纸张,并且全国低价售书的昌黎郡守刘厚德,失敬失敬!”
“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刘坤将对联之事交给门房,告诉他;若有人对上,就进来通报!
而后邀请管宁进了郡守府,管宁一边走一边对刘坤道:“这些书对足下而言或许是小事,对大汉的莘莘学子们则是大善,吾和根矩正欲办学,有了足下的书籍,可谓事半功倍呐!”
郡守府中,刘坤和管宁相对而坐,交杯换盏。
“不知幼安兄欲在何处办学?”
“尚未有合适的地方,如今的太平道势力越来越大,搞不好会有动乱,我和根矩想找一个安宁的地方。”
看来明眼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心思,只是瞒住皇帝而已。
“不知管宁兄觉得我辽西如何!”
“实不相瞒,虽然阁下把辽西搞的有声有色,这里却是乌丸等胡虏随意来去之地,不好、不好!”
“幼安兄不要忙着拒绝,先听我道来;其一,我城内数千精兵,上次乌丸三万人进攻辽西,被我统统拿下,安全问题尽可放心!”
“哦!竟有此事,如此安全问题也可以略过,既然有其一,想必还有其二,厚德兄不妨一一道来!”
刘坤拿出一本三字经,交给管宁,道:“这是我编辑的启蒙书,还请幼安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刘坤已将书中汉末后期的事件删除,管宁越看眼神越亮,直到全部读完,起身对刘坤深施一礼。
刘坤急忙阻拦,却听管宁道:“尊驾此书于幼童启蒙有大功,当受吾一拜!”
“幼安兄再看看这一本千字文,”刘坤打算彻底征服管宁,又送出一本修缮过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管宁一口气看完全本,连声高呼:“妙!”
“厚德兄大才,此文不仅可用作识字,其文更是磅礴大气,直指大道,令人萌生无穷感悟,当受吾一拜!”
刘坤道:“幼安兄,我欲成立一个有体系的正规学院,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执行此事,既然幼安兄和根矩也要办学,何不来我辽西?”
“正规学院?还请厚德兄明言!”
“我准备在辽西各县成立启蒙学院,六岁以上的孩子皆可来读,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由我负责孩子的吃饭问题。”
“而后在辽西建立中学院,将各县成绩好的孩子择优入取,带来辽西免费教导。”
“厚德兄是否还是更后的没说?”
第十二章蓟城破刺史亡
刘坤接着道:“我还打算在幽州所有的郡县都建立中学院和蒙学院。之后在幽州建立大学院,将中学院的有潜力的学子们带到大学院深造,只是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管宁对刘坤道:“厚德所言深得我心,我来负责办学之事,只是这经费怕是所耗不菲呐!”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来负责后勤保障,幼安兄这是答应了?”
“你的《三字经》、《千字文》和你的办学理念皆让我眼前一亮,或者你是对的,为此我愿意一试!”
“不知根矩兄是否能来呢?”
“幽洲办大学之时,我一定将根矩请来,此时家中还有一些学生,且让根矩安心教导他们,日后可作为我们的教授使用。”
简雍听说管幼安来到了郡守府,连夜前来拜见,二人相互寒暄完毕,三人开怀畅饮,直至深夜。
有了简雍的支持,次日各县纷纷开始筹建蒙学学院,房子基本是现成的,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为什么有现成的房子呢?这就是刘坤刘厚德同志以工代赈的果实了。
为了不让灾民和交换回来的汉奴白吃饭,刘坤除了让他们修城墙,再就是一座一座的建房子。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几十天时间转瞬即逝,如今已是二月月底,气候回暖、万物复苏。
如今各县的启蒙书院已经收了不少的学生,并且已经开始上课了,包括郡城的中级学院都有了数十学生,有的小吏甚至辞了工作跑去听管宁上课。
由此可见三国世界的名气是多么重要。
管宁的号召力就如此的强大,若是换成蔡邕、郑玄、卢植等大儒,不知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刚进二月,辽西各县的黄巾首脑纷纷被捉拿,直接投入到军营大牢关押,三月,众位大将肃清地方后,全部回到辽西郡。
刘坤让兄弟们前去军营进行部队配合训练,等待黄巾入侵的消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