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1879_狼途【完结】(16)

  ☆、第9章 爱迪生破产

  毗邻纽约的新泽西州,初秋的阳光温柔降临到门罗公园的红橡树上,偶尔还能看到花色鲜艳的紫罗兰,走近了能闻到浓郁的香气。在这里有几间实验室,属于爱迪生,他1876年就在门罗公园里建造了一所“发明工厂”,雇佣了上百人在这里搞发明。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学历有的是博士,也有人完全没受过教育,爱迪生本人,也仅仅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了学校。爱迪生的团队,在门罗公园实验室的前三年,基本上没有创造出当时很值钱的发明,日子渐渐过得窘迫,有些人想选择离开,爱迪生抠了抠鼻屎,说服了他们:“留下来吧,人不是为了钱而活着,我们要为梦想而活!”

  1878年9月,三十一岁的爱迪生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开始研究电灯,他想要借电灯赚钱,咸鱼翻身!但此时爱迪生银行里的存款已经用完了,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他成立了一家股份公司,西方联合公司的总律师格罗斯维诺·洛雷等几个股东出钱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的团队研究电灯。八个月后,五万美元用完了,爱迪生请洛雷帮忙,说服股东们再拿五万美元资助自己。

  洛雷摇摇头,说:“大发明家,你当我们的钱,都是变魔术变来的吗?现在公司的股票一文不值了,都成为垃圾股了,你赶紧宣布电灯公司破产吧。”爱迪生说:“再宽限我三个月,我一定找到合适的灯丝!”

  此后,爱迪生一头扎进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朋友,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转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识地帮麦肯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爱迪生脑子里灵光一闪,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心怀美好的愿望,人生便有了努力的方向,孜孜不倦,一往无前,于是,愿望便会成为现实,不是吗?

  “我马上要发大财了!”爱迪生哈哈大笑,第一时间带碳化棉丝灯的设计图纸,冲进了纽约的美国专利商标局!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干事埃里文见到爱迪生,问道:“大发明家,你又来申请什么专利吗?这次专利拥有人又写你一个人的名字吗?”

  爱迪生笑道:“那当然,我雇佣了那帮笨蛋,每天给他们饭吃,难道还要给他们署名吗?”埃里文接过爱迪生的碳化棉丝灯设计图纸,他仔细看了看,然后把它们默默还给了爱迪生,略带抱歉语气道:“不好意思,你这碳化棉丝灯的专利,我们不能注册登记。因为一个月前,哥伦比亚电气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李经述已经申请了同样的专利!”

  “什么?中国留学生申请了同样的专利?”爱迪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埃里文道:“他不仅申请了碳化棉丝灯,还申请了竹丝炭化灯,钨丝灯的专利!”

  爱迪生瞬间觉得眼前一黑,自己和团队孜孜不倦,一往无前的愿望和努力,换来的现实便是“一文不值”!

  埃里文头一次见爱迪生如此沮丧,奇怪地问他:“大发明家,你这些天难道没看纽约时报吗?哥伦比亚电气学院来了一个‘科学奇才’——中国留学生李经述?他入学的第一个月就申请了十项专利,卖了二十万美元,还有些专利他根本就不卖!”

  原来,李经述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选择了电气学院,他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之一,1787年9月制定的第1条第8款第8项即明确规定:“为发展科学和实用技术,国会有权保障作者和发明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作品和发明享有独占权”,这也是实施了近百年的的立法依据,这些是美国不断涌现创新的制度保障。有了赫德支付的一万五千万白银的回扣,也就是差不多五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在容闳和容雪的牵线搭桥下,李经述约上一些在哥大的中国留美学生,还聘请了科学顾问,很快就利用哥伦比亚大学得天独厚的实验室搞起高科技发明,并到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专利!凭借李经述超前的意识和科学天赋,他们很快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仅一个硫酸铅的蓄电池专利就卖了八万美元!在1879年,美元这时是金本位,比较值钱,两三美元就可以在纽约租一套房子,五美分就可以吃上一顿,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月薪也不过二三十美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