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1879_狼途【完结】(260)

  其实,中国在潜艇设计方面,还是有基础的,早在1880年,中国的清政府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制造了近代史上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并试航成功,开创了中国制造潜艇的先河。这艘天津机器局制成的潜艇,“式如橄榄”,“驶行水底”,“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从外观、构造,到件能、功能,无不反映出近代潜艇的特征和性质,这艘潜艇下水试行时“灵捷异常,颇为合用”。

  更让霍兰感动的是,李经述十分体谅霍兰此前的失败,亲口对霍兰说:“我们中国要的世界一流的潜艇。你尽管试验,一切失败的责任都由我来承担。”

  李经述接见霍兰前,按照中国的礼节给他过了大寿,霍兰十分感动。在接见时,霍兰对中国政府的重用表示感谢,他对李经述介绍了最新设计的“潜龙”号潜艇的情况:“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的‘潜龙’潜艇,装有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采用双推进,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12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8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与‘霍兰六号’相比,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潜艇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更加安全。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枚鱼雷,前后2门火炮。”

  李经述点点头,问到:“这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相比,性能如何?”

  霍兰自豪地说,“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唯一能和‘潜龙’号相比的,是法国的‘纳维尔’号潜艇,它也是采用双壳设计,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的潜艇是世界上最好的。”

  “那就放手去组建潜艇部队吧。”李经述在刘步蟾、霍兰的陪同下,一同观看了“潜龙”系列的四艘潜艇的演习,效果很好,他下达了指令。

  不久,刘步蟾从海军和旅顺潜艇学院中挑选出五百名官兵,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龙兴集团的国际贸易公司购买了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首批生产四十艘潜艇,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潜艇部队在旅顺口成立。

  有了潜艇部队,李经述让刘步蟾做好战争准备,而在英国订购的两艘一万吨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到位了,李经述觉得对日本开战的时机差不多成熟了,马上给尼古拉二世写了一封信。

  亚历山大三世突然病逝,尼古拉二世才登上沙皇宝座,他在1896年加冕之后,对内推行*、对外准备疯狂侵略扩张。尼古拉二世曾当面训斥那些想要参政的地方局代表:“你们中竟有些人在胡思乱想!认为地方自治局代表要参加国家行政管理。希望大家都知道,我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制度的原则,就如同我那不能令人忘怀的先父一样!”

  1897年他尼古拉二世已经是全俄皇帝,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野心勃勃,梦想给自己再加上“中国皇帝”、“日本天皇”等称号。事实上,尼古拉二世在1890年到1891年远东之行时,他就对日本和中国的领土与财富很垂涎。他一登基,就开始命令俄国交通部加快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在远东争夺霸权,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找尼古拉二世要求归还库页岛等岛屿,那无异于与虎谋皮,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的冬宫接到日本外交部和军部的最后通牒,气得暴跳如雷!尼古拉二世内心其实一直对1891年日本警察津田三藏刺杀他的事耿耿于怀,他决定旧仇和新恨一起算,再次和中国合作,教训骄傲无知的日本人!

  ☆、第140章 五国联军

  李经述当选总统后,就亲自抓军事改革。北洋的军队,在武器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军装备了先进的坦克。坦克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有“陆战之王”之称,1897年,更是王中之王。机枪、一般的火炮都奈何不了坦克。中国制造坦克,是在极机密的况下进行的。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都误以为自己是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的大水柜,李经述准备在对日战争中次使用坦克,对外就宣称是它们是盛载食水和食物的容器。而且先进的潜艇也使得北洋水师的实力大为提升。另外,李经述在全军推广了新的军事思想,对旧的淮军和新军脱胎换骨改造,中国的军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入夏后的天津,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在中国士官学校,也就是原来的北洋军官学校,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操场,整齐站着九千余名即将毕业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从主席台上看去,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主席台的背景,悬挂曾国藩和李经述的巨幅肖像画,每一个军营的公开场所都挂着他们两人的“领袖”肖像。

  军营里挂曾国藩的肖像,而没有悬挂李鸿章的,是因为李经述的治军思想,主要借鉴了曾国藩的治兵之道。

  李经述知道,军队的思想工作极端重要。在现代军队中,很难想象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能打胜仗。在封建时代,军队忠君是第一位的。共和国取消了帝制之后,军队的思想工作就很难做了。如何使得军队保持忠诚,是共和和民主之后的一大难题,历史上,吴佩孚就刻意修复在风云变幻之际趋于崩塌的伦理道德体系,固执地坚持以礼教为治国与治军之本,而冯玉祥则笃行基督教,也正是这个道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