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世界上的独裁者,往往都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都是纸老虎,很容易众叛亲离!万两黄金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昌德拉的话还没说完,他身后一个廓尔喀军的中尉跃上马,一刀砍下了昌德拉的头颅!用的刀,正是廓尔喀人最善于使用的库克利军刀,然后举起昌德拉血淋林的人头,跪倒匍匐在地,发誓效忠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昌德拉的手下见首领被杀,后面还有追兵,中国的军队已经攻进了加德满都,便也跟着跪下投降了国王。
尼泊尔国王马上派人去联系蔡锷,将昌德拉的头颅作为信物,投降中国。但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要求保留王位,表示尼泊尔外交和军队可以交给中国人接管。蔡锷电报请示李经述,李经述觉得既然尼泊尔的外交和军队都由中国人控制,那保留尼泊尔国王一个虚君的名号也行,这样也更有利于维护尼泊尔的稳定,在印度的廓尔喀军或许还会效忠尼泊尔国王,为中国所用,这有利于中国的大西藏区战略,便答应尼泊尔保留国王的名号,但要求尼泊尔国王要接受中国政府的册封reads;。
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和群臣商议后,接受了中国的方案,通电世界,尼泊尔仍以中国为宗主国,并自愿放弃外交和国防的权利。
不久,蔡锷的军队顺利完成西藏反击战,一直打到了印度的恒河流域,降服了不丹、锡金、尼泊尔、孟加拉等地。
英国陆军被中华帝国的军队赶出了大西藏区,所以想在海军上挽回点面子,于是派了英国远东舰队十五艘军舰,从黄海开赴渤海,直奔天津港,想震慑中国。毕竟,1909年的英国海军还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总吨位35万吨。
不过,因为德国的海军也达到了31万吨,英国海军此时的重点在欧洲防范德国海军。在1909年的夏天,跟同时代的大多数政客不一样,35岁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预见到了欧洲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战争。
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塞尔维亚交出南部的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否则将开战。德国对此表示支持。法国和俄国则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完全独立。英国内阁这才开始认真研究欧战全面爆发的可能性。
7月24日,丘吉尔听到通牒的消息,感到事态严重,当晚就回到了伦敦。在丘吉尔看来,如果发生冲突,符合英国利益的做法,仍然是支持法国和俄国。丘吉尔设想了一份与德国作战的“噩梦时间表”,他甚至设想了德国将如何“占领”英国:德国会乘英国远征军出发去帮助法国时,在纽卡斯尔和赫瑞奇两地登陆,德军部队将冲入伦敦郊区,英政府倒台,然后临时政府产生,保卫国家。
所以此时,丘吉尔认为,英国海军的战略重点不在亚洲。中国设立大西藏区,英国政府也只是当作小规模的地区冲突,并没有向中国宣战。英国政府现在对德国的崛起和欧洲大战也没有充分准备。从7月24日开始,英国内阁却不间断地开会商讨避免卷入欧洲战争的对策。
但英法之间1904年就有协定,一旦法德交战,英国必须帮助法国。英国也不会坐视法国被德国占领。丘吉尔的立场也是主战,他一开始是好战分子。身为海军大臣,他手下的皇家海军,已经有足够的战斗力应付战争。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天,丘吉尔在日记里悲观地写道:“我们大英帝国的官僚,全都在一种麻木的状态中梦游。”
身为海军大臣,为了应对危机,丘吉尔马上草拟了一份17条的应急计划。7月28日当天他采取了最重要的步骤,下令皇家海军舰队进入英国斯卡帕弗劳等地的战斗位置。当天,英国的舰队在夜幕下,关灯悄悄穿越了多佛海峡,丘吉尔向英国首相汇报说:“所有的‘预防措施’都已落实,英国可以高枕无忧了!”
8月2日,英国内阁做出关键决定,宣布履行和法国的协议,保护法国北部和西部海岸免受德军攻击,这其实,在德国看来,就是一份战争宣言。临近零点,丘吉尔前往唐宁街10号向首相汇报情况。丘吉尔“面带笑容大步朝内阁那带有双扇大门的房间走去”。但是对于接下来的战争,丘吉尔其实也并不那么清晰,他预判欧洲战争最多持续一年时间。
当中华帝国的军队横扫整个大西藏区,丘吉尔下令英国远东舰队“给中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但不要完全激怒中国人”,因为此时,英国政府忙于应付欧洲的战事,还不想完全和中国翻脸。总统李经述便立即签发大总统令,下令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都纳入中华帝国的大西藏区,并从四川、河南地区移民一千万到大藏区,巩固这些地区的占领,并且,中国新成立大西藏军区,驻军十万,守护大藏区。
☆、第203章 中英大海战
当中华帝国的军队横扫整个大西藏区,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下令英国远东舰队开往渤海,“给中国人一点颜色瞧瞧”。
☆、第204章 英国妥协
中英在渤海的这一仗,中国海军也牺牲了二百多人,能够在海里找到的尸体只有一百多具,邓世昌、萨冰镇带着这次参战的全体北洋舰队官兵在“共和”号上为这些牺牲的士兵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