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间已无张居正_宏瞻【完结】(5)

  张白圭为栋梁之材,前途无量,岂能头顶乌龟做人?

  为了勉励这位少年才俊,李士翱特地为其更名为“居正”,取“居”官需遵循“正”道之意。“白圭”二字,成为历史。

  爱才心切的李大人对这位少年寄予厚望,预言他日后必为“帝王师”,并立刻把他荐给湖广学政田顼,当场面试。面试之时,张居正挥笔立就《南郡奇童赋》一文,洋洋洒洒,深受主考官们欣赏。

  一位考官指着吕洞宾的画像让他即席赋诗,张居正扑闪着一对机灵的眼睛,回头看看远处围观的众考生,再看看眯眼凝视的考官,不假思索,挥笔写出:

  这个道人黄服蓝巾,分明认得,却记不真。呵呵,原来是醉岳阳、飞洞庭、姓吕的先生。

  在座诸人掌声如雷,无不为他的才思敏捷而惊叹不已。

  就这样,张居正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中了秀才,进了府学,学习礼、射、书、数四科。

  礼与书为经史、典章、律诏、书法;射与数则为射箭和九章算法。

  人们往往为经史之学皓首穷经,付出毕生的精力。天赋是横亘在天才与寻常人之间的一座高山。书呆子虽然满腹经纶,脑中却是一团乱麻,终其一生无所建树。而张居正不仅读书破万卷,还善于读书,在书海中“独观大义,惟务宗旨,不求蔓引泛溢”,善于切入要点,洞悉大义,撷英扬华。

  张居正考中秀才以后,于当年秋天来到省城武昌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如果再次顺利考取举人,进则赴京会试继续摘取进士的桂冠,仕途无量;退则享受缙绅地位,衣食无忧。

  乡试途中,张居正心血来潮,作五言绝句《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径节,直上劲头竿。

  竹形典雅,凌云挺立,经霜不凋,小小年纪就以竹自喻,并有“直上劲头竿”的意气,足可见其不同凡响的志向。

  对比成年以后张居正以竹自喻的《修竹篇》:

  亭皋霜露下,凄其卉草衷,愿以岁寒操,共君摇落时。

  可以看出,与年少气盛、锋芒毕露的《题竹》不同,中年时期其作品蒙上了历经岁月后的沧桑,委婉道出他即使身在山林也不改凌霄之志的夙愿。

  张居正一生垂青于翠竹劲拔有节、直上凌霄的品格,隐示了他矢志不渝的志向。

  幸运的是,张居正初涉科场,得到知府李士翱的器重;再进考场,又受到主考官湖广巡抚顾璘的高度赞赏,并断言他日后必是将相之才。

  顾璘又名顾东桥,是金陵(今江苏南京)有名的才子,与同乡陈沂、王韦合称“金陵三俊”,在江南一带家喻户晓。而且他不仅是儒林名士,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在应天巡抚、湖广巡抚任内,大行惠民善政,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一次,他翻阅荆州来客携带的诗册,其中有一首诗令他玩味不已,惊叹其作者是“异人也,我不可不物色此人”。

  得知其名后,顾璘第二天即到荆州学校查询:“哪位是张居正?”

  此时的张居正还是一个童稚未脱的孩子,尚未在学,众人回答:“查无此人。”

  恰巧有一学生与其相识,连忙解释:“张居正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顾璘大为震惊,立即把传说中的神童秀才召来,当场出题测试:“玉帝行师,雷鼓旗云作队,雨箭风刀。”

  张居正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嫦娥织锦,星经宿纬为梭,天机地轴。”

  顾璘又对:“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居正即曰:“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璘喜出望外,连呼小友,并解下象征身份的腰带,送给尚未束发的张居正。

  张居正接过腰带,顾大人语重心长地拍拍他肩膀:“你有宰相之才,将来是要佩玉带的,老夫的这条犀角带配不上你,只不过是见面礼而已。”

  他一再告诫张居正:“将来位列宰辅,一定要做到无富贵心、无富贵气,就可以成为一名贤相了。”

  张居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顾璘惜才,慷慨资助他五十金,并反复嘱咐张父,为国为家都要善待此子。

  张居正并没有把顾璘赠予的奖学金完全为己所用,而是“广吾师德”,分给了他的同学朋友们。

  更为传奇的是,顾璘把自己小儿子顾峻托付给了尚未考取举人功名的小友张居正。兴奋之余,浑身散发着文人气的顾璘和诗言乐:

  赠寄张童子

  今看十岁能长赋,何用从前咤陆机。

  麟子凤雏难可见,碧蹄卅喙定堪夸。

  小神童张居正凭着聪明才智,考中举人本是小菜一碟。可就在大家热切期盼他大展身手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器重张居正的顾璘故意让他落选,令所有人费解。

  顾璘毕竟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老前辈,他自有他的理由。

  玉不琢,不成器。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无数艰难困苦,顾璘希望这场适时的磨炼能帮助他日后成为栋梁之材,不因荣誉而骄傲自满。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自强奋进,才是人生的真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