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饷的征收,将是新一轮灾难的开始。
南直隶也需要承担一定数额的剿饷,只不过这一次征收的剿饷,需要全部上缴到朝廷,南直隶不能够扣留,因为这笔剿饷是专门用于剿灭流寇的。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开口了。
“大人,这肯定是内阁杨大人提出来的建议,加征剿饷,北方剿灭流寇的钱粮就出来了,正是秋收的季节,想必朝廷能够征收到剿饷。”
“徐先生,你说的不错,这应该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建议,皇上的圣旨倒也客气,说是让百姓忍受一年,吃一年的苦,想的太简单了,既然赋税增加了,怎么可能一年之后就不征收了,皇上真的以为一年时间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吗。”
“属下也觉得是如此,不说北方,就说南方各地,百姓的负担已经无法承受,杭州、湖州和嘉兴的洪门禀报,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百姓甚至不知道缴纳的是什么赋税,当地官府也不解释,就是一味强行的收取。”
“不错,这样的情形已经存在好多年了,当初北方的百姓大规模的造反,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朝廷拿不出来钱粮剿灭流寇,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这样下去,能够剿灭流寇才是怪事了。”
“大人说的是,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还不是要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这样至少能够暂时的活下来,总比等死的好。”
两人的话语尚未说完,户部尚书罗昌洛进来了。
“大人,朝廷敕书要求南直隶一共要上缴剿饷一百零七万两。”
郑勋睿愣了一下,看着罗昌洛,没有明白过来,剿饷是在大明各地征收的,按照正常的计算,南直隶包括淮北等地,应该承担的剿饷大约为三十多万两白银,这剿饷的征收,可不是看地方是不是富庶,而是按照田亩的多少来征收的。
看见郑勋睿的神情,罗昌洛再次开口。
“户部的敕书给出的解释,是北方的北直隶、山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地,都是遭受到大规模的灾荒,故而这些地方的剿饷,仅仅征收三成左右,欠下的剿饷,按照各地富庶之情况,进行摊牌,南直隶历来富庶,且粮食的产量高于北方,故而承担了一百零七万两的剿饷。”
罗昌洛给出解释之后,郑勋睿的神色很不好看。
“皇上这是为难南直隶,也就是为难我郑勋睿啊,给朝廷顶回去,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应天府等地,都遭遇到大规模的水灾,救灾所用的前钱粮,朝廷没有拿出来一文,而且南直隶还承担了浙江湖州和嘉兴等地的救济,朝廷又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真的以为我郑勋睿好说话吗,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徐望华看向了罗昌洛,做出了补充。
“罗大人,户部可以列出来详细的开销,包括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救济百姓的开销,以此要求朝廷解决钱粮的亏空,同时还要提到漕运,尽管南直隶遭遇如此大的灾荒,但漕粮依旧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方去了,并没有耽误,将这些所有的开销全部算出来,在列举出来南直隶每年的赋税数目,两相比较,朝廷就明白其中意思了。”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勋睿也做了补充。
“奏折的意思要明确,南直隶的确存在困难,不可能完成一百零七万的剿饷,若是必须要完成,那也可以,就用漕粮来抵扣,到年底的时候统一算账,但南直隶救济百姓的开销,必须要明确的告知朝廷,让他们自己去掂量。”
罗昌洛点点头。
“大人,只是南直隶究竟承担多少的剿饷。”
郑勋睿稍稍思索了一下,很快开口。
“就按照实际应该缴纳的剿饷承担,多的一钱银子都没有,朝廷征收剿饷,目的是剿灭流寇,这件事情我不能够反对,否则难以自圆其说,此次征收赋税的时候,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要下发文书,告诫南直隶各级官府,不准征收任何的苛捐杂税,若是想着在征收农业赋税的时候,随意的增派苛捐杂税,那就等着被严惩吧。”
郑勋睿在淮北的时候,的确下了狠手,整治了不少随意增加苛捐杂税的官吏,甚至出现了被罢官和抄家的情况,但那样做实际上是自身吃亏,按照实际的赋税来征收,老百姓的负担的确减轻了,可官府能够收到的赋税也是大幅度减少,好在淮北征收了大量的商贸赋税,让减少的农业赋税微不足道了。
洪门已经开始在南直隶大幅度的推开征收保护费的事宜,商贾不敢反对,只能够乖乖的缴纳,这一笔的收入,是农业赋税的几十倍,其实南直隶就算是不征收农业赋税,也足以能够维持了。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仅仅是南直隶、浙江以及沿海地方能够做到,这些地方的商贸异常发达,要是换到北方,那就没有办法维持了。
罗昌洛离开屋子之后,徐望华面带忧虑开口了。
“属下听大人的意思,下一步准备调整农业赋税,官民一体纳粮,属下明白大人的心思,可要推行官民一体纳粮,难度太大,朝廷有规定,凡是有功名之读书人,免去部分的赋税,南直隶等地若是强行征收,必定引发巨大的动荡。”
“徐先生,朝廷也就是免去士大夫部分的赋税,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可免去百亩耕地赋税,三品以下官员五十亩,进士三十亩,举人十五亩,生员五亩,可如今的情形,有功名之读书人和士大夫,根本就没有征收农业赋税,这根本说不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