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和奏折迅速的送到京城。
京城,紫禁城,乾清宫。
看着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联名写来的奏折,朱由检激动的身体颤抖,一直以来,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都认为只有郑家军才能够真正的剿灭流寇,也正是因为郑家军是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导致朱由检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惹恼了郑勋睿,导致郑家军造反了,那大明江山就真的要轰然倒下了。
如今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率领的大军,获取了如此巨大的胜利,让朱由检看到了希望,大明并非只有郑家军才是骁勇的军队,大明还有其他强悍的军队。当然奏折之中,陈新甲等人也是有所隐瞒的,譬如说郑凯华带来的十门红夷大炮,就没有在奏折之中出现。
内阁的所有大臣。脸上也是带着笑容,胜利来之不易,为了能够彻底剿灭流寇,朝廷专门征收了剿饷。要是还不能够沉重的打击流寇,恐怕真的只有依托郑家军了。
脸上带着红晕的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开口了。
“襄阳收复了,朕很高兴,前方将士很是辛苦。流血流汗,应该要奖励,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等人更是有功劳,诸位爱卿看,朕应该如何的赏赐啊。”
朱由检的话语刚落,钱士升就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陈大人、孙大人和王监军有大功于社稷,理当奖励,陈大人乃是受皇上之委托前去督战,其完成了皇上之重托。可以回到京城,其功劳足以进入内阁,至于说孙大人和王监军,还需要率领大军,继续剿灭流寇,臣以为等到剿灭流寇之战斗完全结束之后,再行奖励孙大人和王监军…”
钱士升没有等到内阁首辅周延儒开口,也没有等到内阁次辅张凤翼开口,就首先表明了观点,这是较为奇怪的局面。不过出现这样的局面,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皇上对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内阁次辅张凤翼已经不是特别满意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内阁大臣实行轮流的值班制度。值班期间都可以行使票拟的职权,这等于是部分的剥夺了周延儒和张凤翼的权力。
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因为郑勋睿,周延儒和张凤翼与郑勋睿之间都有着不错的关系,朱由检已经将郑勋睿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如此情况之下,周延儒和张凤翼自然难以得到朱由检完全的信任。
钱士升说完之后,朱由检微微点头,看着其余的内阁大臣。
侯询跟着开口了。
“臣以为钱大人所言甚是有理。”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不等到其他人开口,紧跟着开口了。
“朕以为钱爱卿的建议完全可行,司礼监即刻拟制,敕封陈新甲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敕封孙传庭兵部尚书衔,依旧领五省总督职衔,负责剿灭流寇事宜…”
周延儒和张凤翼两人相互对望了一眼,他们同时看向了杨嗣昌。
杨嗣昌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尚书,如今陈新甲又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左侍郎,如此一来兵部的权力大大的增加了,至于说孙传庭兼任兵部尚书的职衔,倒是没有特别的影响,可对于孙传庭本人来说,在今后剿灭流寇的时候,更加好指挥了。
皇上的这道圣旨,对于杨嗣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陈新甲得到了杨嗣昌不少的提携,此次能够进入内阁,肯定是支持杨嗣昌的,这就导致内阁的权力分割出现了更多的变数,钱士升和侯询等人是坚决支持东林党人的,杨嗣昌和陈新甲抱团取暖,牢牢的控制兵部,同样有了不小的话语权,作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举步维艰,内阁次辅张凤翼稍微好一些,能够得到杨一鹏的支持。
内阁出现这等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内阁首辅缺乏必要的权威,内阁就不可能形成什么合力,各自为政的状况一旦出现,朝中大事就要遭遇到波折。
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和张凤翼都无法开口说话了,他们就算是勉强说出来,也不可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他们很清楚,皇上的心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心一意想着能够剪除郑勋睿和郑家军,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至于说流寇与后金鞑子,其危害的程度,怕是比不上郑勋睿和郑家军。
陈新甲和孙传庭等人取得的胜利,本来是应该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军的损失也是不小的,而且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陈新甲等人的运气很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取得了胜利,等于是鼓舞了皇上的士气,受到如此之高的赏赐,也是顺理成章了。
二月十八日,皇上的圣旨抵达了襄阳府城。
如此之快的圣旨太少见,可见皇上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接旨的时候,陈新甲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顺利的进入了内阁,无限接近权力的巅峰了。
收复了襄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陈新甲已经萌生退意了,他不想继续跟随大军作战了,襄阳之战的胜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接下来想要彻底的剿灭流寇,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需要长时间的作战,需要精确的部署,再说张献忠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南阳的李自成岂会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一旦两路流寇形成了默契,甚至是联合起来,从两边展开对朝廷大军的进攻,战局肯定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