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驻扎在山西与河南等地,郑家军曾经奉命进入河南以及山西,后来很快退回来,不过一部分的大军驻扎在潼关,一部分驻扎在延安府,时刻盯住流寇的动静。
杨嗣昌率领朝廷大军征伐流寇之后,文坤更加关注流寇的所有举措。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杨嗣昌守在北直隶的真定府。李自成依旧在山西的太原,两边都没有什么动静,好像不准备展开大规模的厮杀。
这种情况太反常了,文坤感觉到情况不对,他与洪欣涛商议之后,决定派出更多的人,前去搜集情报,看看杨嗣昌和李自成究竟想干什么。
暗地里文坤也有自己的预测,他认为杨嗣昌很有可能暂时不会与李自成交战,双方会谈什么条件。若是有了满足双方要求的条件,这厮杀就不大可能展开了。
文坤绝没有想到杨嗣昌会要求流寇攻打陕西。
文坤得到这个情报的时候,顾君恩已经快要到北直隶的真定府了。
得知这个情报。文坤气的鼻子都要歪了,想不到堂堂的内阁次辅杨嗣昌,居然会出这样的歪点子,让流寇与郑家军捉对厮杀,朝廷则在一边看着双方实力的损耗。
平静下来之后,文坤也挺佩服杨嗣昌的,能够想到这样的主意不简单了。
文坤迅速与洪欣涛商议,要求郑家军做好一切的准备。
杨嗣昌能够想到如此的计谋,文坤也不会客气。他迅速将这个消息泄漏出去了,毕竟在西安府城的有诸多的王爷士大夫读书人和商贾。果然,消息泄漏出去之后。那些到西安府城来避难的王爷,纷纷咒骂杨嗣昌,更有一些士大夫,决定给朝廷写去奏折,弹劾杨嗣昌,要知道杨嗣昌率领的大军,任务就是剿灭流寇的。
文坤知道这些咒骂和弹劾是没有多少作用的,京城里面的那个皇上,巴不得郑家军与流寇厮杀起来,所以关键的还是看郑勋睿对此事是什么意见。
南京一定知道了这个消息,相关的应对办法也很快就会到来的。
文坤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同时做好一切的戒备,防止流寇突然进攻陕西。
南京,兵部。
调查署早就将情报送来了,这一次几乎不需要耗费特别多的气力,毕竟顾君恩已经将消息公开,调查署很容易就能够获取到相关的情报。
周延儒杨廷枢郑锦宏甘学阔文震亨陈于泰林宗辉熊文灿和杨一鹏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表现出来的都是气愤。
郑勋睿却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示。
看着桌上的文书,再看看众人,郑勋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诸位大人怎么看此事。”
这一次,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刑部尚书郑家军总兵郑锦宏。
郑锦宏也没有客气,颇为愤怒的开口了。
“杨大人的做法让人不明白,身为内阁次辅,本就应该与流寇厮杀的,却按兵不动,挑动流寇与郑家军厮杀,这要是传出去,让人怎么看,属下以为,杨大人可以出此等的主意,我们未必不能够想办法,我们也可以要求流寇与朝廷大军厮杀…”
郑锦宏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基本认可,不少人频频点头。
北方的局势混沌一团,后金鞑子虽然退出了厮杀,但是屯兵辽东虎视眈眈,一旦关内出现巨大的波动,皇太极绝不会错过机会的,杨嗣昌率领的朝廷大军,驻扎在真定府一带已经有些时日了,却迟迟没有展开进攻,这本来就不正常,谁知道等到如今,传来的居然是这样的消息。
郑家军与流寇在陕西展开厮杀,情况明显不利,不管怎么说,流寇的人数都是众多的,调查署摸到的情报,流寇总兵力已经超过六十万人,如此庞大的队伍,绝不是驻扎在陕西的郑家军第三军五万人能够应对的,想要彻底剿灭李自成,恐怕需要动用南直隶的郑家军第一军,甚至需要抽调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第二军。
再说郑家军与流寇陷入到厮杀之中,朝廷能够得到喘息,后金鞑子同样能够得到喘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郑家军若是遭受到重大的损失,就算是打败了流寇,也难以护卫陕西,到时候岂不是眼睁睁看着朝廷大军进入到陕西。
所以不管从哪个层面分析,与李自成展开厮杀都不是好事情。
郑锦宏说完之后,郑勋睿微微摇头,显然不同意这个建议。
“郑大人的想法,代表了诸位很多大人的意思,不过我不是这样看的。”
“杨嗣昌怂恿李自成进攻陕西,目的是想着让郑家军与流寇捉对厮杀,这个想法很妙,不得不说杨嗣昌还是有一些想法的,上一次也是杨嗣昌给皇上提出建议,让郑家军剿灭流寇,我们不是趁着机会彻底剿灭了张献忠,还完全掌控了湖广和四川等地吗,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够完全用悲观的态势去看待所有事情。”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自成和顾君恩未必会听从杨嗣昌的摆布,要是他们的智商如此低下,那就难以造反这么多年了,此次顾君恩专门公开消息,而且亲自到真定府去商谈,就说明李自成是有着充足准备的。”
“诸位要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李自成未必会全力进攻陕西,李自成占据了河南与山西大部分的地方,他必须要守住这些地方,要是他真正离开这些地方了,驻扎在真定府的杨嗣昌岂会闲着,很快就要占据这些地方吗,到时候李自成失去了所有的地盘,他怎么养活麾下的六十万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