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粮必将导致京城的大变,杨嗣昌不管如何的勇猛,也许能够稳住一时的局面,但不可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朝廷。
还有一件事情,让郑勋睿感受到了老天的捉弄,那就是皇太极还是好生生的,没有任何的问题。八月份已经过去,其没有暴病身亡。
稍稍停顿了一下。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福建的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徐望华呕心沥血。大致稳定了局面,郑芝龙麾下水师的整编也基本完成,我看徐望华还是要回到南京来了,凤阳巡抚之职务撤销之后,史可法回到了南京,我看就让史可法出任福建巡抚。”
郑勋睿考虑的是实际情况,徐望华责任重大,不可能总是兼任福建巡抚,按照郑家军整合的安排,福建、广东和广西为一片,郑家军一万将士重点驻扎在福建和广东两地,其地方上的稳定是不存在多大问题的。
郑勋睿预测的北方的大乱即将出现,南京六部已经陷入到一片忙碌之中,很多的事情需要筹备,户部又是特别重要的部门,户部左侍郎熊文灿虽说也有能力,但在南京的影响力不足,不可能与徐望华的威望比较,郑勋睿自身需要统筹考虑所有事情,不可能长期兼顾户部的事宜,故而徐望华必须要尽快回到南京。
史可法很有能力,早就体现出来了,出任福建巡抚没有任何的问题。
李自成亲率大军逼近了保定府城,其麾下义军总是达到了三十万人。
在李自成看来,此番战斗获取胜利没有任何的悬念,朝廷大军士气不振,从真定府匆忙退往保定府,本就是无心恋战,义军已经占领了真定府、大名府以及河间府部分的地方,接下来就是乘胜前进,打败杨嗣昌及其麾下的朝廷大军,兵锋直指京城了。
得到斥候禀报,说是朝廷大军在保定府城之外排兵布阵的时候,李自成仰头哈哈大笑了,他早就听说杨嗣昌只是文官,虽说在战术部署方面有着很不错的能力,可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如今看来果不其然,杨嗣昌若是率领朝廷大军死守保定府城,义军想要攻克保定府城,尚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会付出较大的代价,现在杨嗣昌抛却了占据的优势,与义军面对面厮杀,如此岂不是给与了义军机会。
李自成马上命令斥候告知在河间府的刘宗敏,率领大军速速赶赴保定府。
义军在人数上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打败朝廷大军只在眨眼之间。
杨嗣昌的确是拼了。
京城之中发生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内阁首辅钱士升带头弹劾,被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挡下了,且皇上敕封他杨嗣昌为太子太师,这是皇上的绝对信任。
肩负重任的杨嗣昌,内心是有愧的,两次给皇上出主意,结果两次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次是要求郑家军剿灭流寇张献忠,结果郑家军趁机占据了四川与湖广两地,这一次诱使流寇进攻陕西,结果流寇调转枪头对准了朝廷大军。
皇上敕封李自成为都督同知的圣旨,同样成为了笑话,这等于是**裸的打脸。
如此的情况之下,杨嗣昌不管提出这些建议是什么想法,都不能够免却罪过,但皇上根本就没有责罚,而是完全信任,让他继续掌控大军,抵御流寇的进攻。
这等的信任,一般人怎么可能得到。
在杨嗣昌看来,他若是不能够彻底打败流寇,就无颜面对皇上,甚至无颜面对天下人了。
李自成亲率流寇前往保定府城的时候,杨嗣昌神色严肃的与军中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谈话,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此番的战斗已经是破釜沉舟,一旦失败,所有人都不要想着能够幸免,特别是这些将军,其亲人日后也要遭遇到流寇的蹂躏,这是一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战斗厮杀,这是一场关乎所有人身家性命的战斗厮杀。
战斗部署方面,杨嗣昌坚决反对固守城池,那样十余万的大军就失去了活动的空间,将被流寇死死的困在保定府城,他们没有增援,没有补给的粮食,最终流寇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城池之中的大军就要彻底崩溃。
杨嗣昌要求朝廷大军摆好阵势,与流寇面对面厮杀,他甚至拿出了郑家军的常用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来鼓励诸多的军官。
当然杨嗣昌做的最为决断的一件事情,就是亲自参与战斗厮杀,而且他在队伍的最前面。
要知道杨嗣昌是内阁次辅、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这样的身份是根本不需要上战场的,完全可以在保定府城之内指挥战斗,可杨嗣昌坚决参与战斗厮杀。
当杨嗣昌身穿铠甲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谁不知道杨嗣昌是文官,且已经是五十五岁的年纪,精力和体力远远比不上年轻人,如此关键时刻,能够带头厮杀,其余人还有什么话好说。
武将之中,以总兵左良玉与贺人龙为代表,都在杨嗣昌面前明确表态,要求成为先锋,建议杨嗣昌在中军指挥战斗就可以了,不过杨嗣昌根本不同意,坚持自己担任先锋官。
杨嗣昌身穿铠甲巡查军队的时候,引发了更大的震撼。
很多军士以为看错了,他们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与杨嗣昌见面。
在得知杨嗣昌大人为先锋官,左良玉与贺人龙为副将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气氛在大军之中蔓延,这是沉默的士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