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杨廷枢感觉到奇怪,也不是很明白。1.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特别是在出现张溥被毒死的事情之后。
三司会审最终的结果,是东林党为了自身的利益,决定除掉张溥,此事的策划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都参与其中了,甚至连瞿式耜都没有能够幸免,吴昌时之所以会亲自动手毒死张溥,无非是得到了承诺,一旦张溥死于非命,或者是遭遇到损毁,那么吴昌时就将出任复社的领袖。而且得到东林党的推荐,在朝中为官。
当然调查结果之中,没有给钱士升等人解释的机会。
吴昌时因为毒死了身为两榜进士的张溥,犯下了死罪。已经被三司判决斩,早就执行了,如此情况之下,钱士升等人根本就无从辩解。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内阁趁机吸纳了一部分做事能力不错的原东林党人进入到朝廷。成为了低级的官员,不过他们必须与东林党划清界限,必须要进入到国子监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改变之前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之中,老辣的周延儒做得更加过分,他要求这些东林党人一方面在国子监学子,一方面揭露东林党所做的一些结党营私、热衷于党争、党同伐异等事情。通过这些手段,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形象完全坍塌。
控制大明的舆论可不比几百年之后,朝廷只要能够控制住读书人和士大夫的思想。就完全控制了舆论,掌握了主导的方向,至于说寻常的百姓,的确是不需要关心的,绝大部分的百姓根本就不识字,能够吃饱饭就满足了,更不用说有什么追求和思想了。
皇上通过国子监,已经掌控了绝对的舆论,应该说现如今大明的各级官吏,完全排斥和摒弃东林党提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基本都是跟着皇上和朝廷的要求来做事情的。
如此情况之下,哪里还需要讨论什么东林党人的事情。
进入乾清宫,杨廷枢看见内阁辅徐望华和内阁次辅周延儒等人早就到了。
很快,皇上进入了乾清宫。
众人拜见皇上之后。都坐了下来。
这也是皇上立下的规矩,皇上与内阁大臣在乾清宫议事的时候,众人都是可以坐下的,不必要站着议事,只是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需要站起身来说。“诸位爱卿。朕决定讨论东林党的事宜,你们可能觉得奇怪,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基本不复存在了,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已经摒弃了东林党的思想,当然也有极少数东林党的骨干,譬如说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依旧是死守着东林党的,朕不在乎,内阁不在乎,朝廷更是不在乎,按说如此的情况之下,朕大可不必理睬什么东大路、复社和应社的事宜了。”
“朕很久之前就说过,轻易是不会杀读书人的,到如今朕算是做到了,不过这不杀读书人之要求,也不会一成不变,譬如说吴昌时,前不久就被斩杀了。”
“朕依旧不会动钱士升、侯询、钱谦益和瞿式耜等人,对于那些心存疑惑之读书人,朕的办法历来是用事实说话,要让这些读书人心服口服,而不是采用斩杀的办法。”
乾清宫很是安静,众人都在仔细听着皇上的话语,思索今日究竟讨论什么事情。
“东林党展之路,诸位都是清楚,包括复社和应社之展,可以说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凝聚出来巨大的力量,得到了绝大部分读书人、士大夫和商贾的支持,其力量显赫,包括朝中的文武大臣,一部分也成为了东林党人。”
“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的情况,这是朕这么多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已经分崩离析,表面上看不不足为惧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士大夫、商贾和读书人心目之中,东林党等被彻底摒弃。”
“可是朕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林党有关的理论,也被完全摒弃,这恐怕是不正确的,譬如说顾宪成老先生之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应该是不错的,这提醒读书人,不能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死读书是无用的,读死书更是害死人,看看好多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连好多基本生活知识都不知道,这也就导致出现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法了。”
“读书人拼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朕不用说,诸位基本都是两榜进士,也是通过读书才改变了身份,朕很多时候想到一种景象,若是读书人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况,该是多么的可怕,这样的读书人为官之后,到一方去出任百姓之父母官,能够很好的做事情吗。”
“由此朕想到了,东林党、复社和应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的展,那就说明他们提出来的理论,某些方面是正确的。”
“朕今日请诸位商议,就是要说到此事。”
“翰林院、国子监和讲武堂,都是在负责专门培训各级文武官员之事情,这种培训之目的,主要还是让诸多的官员担任各级官职之后,能够知道做些什么事情,该如何的做事情,如何让我大明王朝强盛富裕起来,如何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富裕之生活。”
“更进一步,朕想到了理论之重要。”
“让读书人能够真正的明白为官之责任,让大明王朝能够真正的强盛富裕,且将这样的势头长久的延续下去,就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理论,仅仅凭借着儒家思想,凭借着四书五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