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手中剩下的仅仅有两千驻守的将士,其余的全部都在战场上厮杀。
从凌晨吃过了饭团到现在,所有郑家军的将士都没有吃饭,惨烈的战斗厮杀让他们忘记了饥饿,他们眼里看到的除开厮杀,就是鲜血,只要没有倒下,就还要厮杀。
八旗军的鼓声突然变得密集。
尘土飞扬,又一路的八旗军加入到战团之中厮杀了。
这一路的八旗军,特别的骁勇。
杨贺一眼就认出了领头厮杀的人,正是后金的饶余郡王阿巴泰。
决战的时刻再次来临,阿巴泰亲率八旗军军士冲锋,显然是想着一举击溃郑家军的防御阵线,让其余大军能够冲出去。
杨贺一声怒吼,再次举着长矛冲入到厮杀的阵形之中,他身边的亲兵也跟随冲上去…
很多郑家军将士倒下了,倒下的他们,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慢慢的,郑家军将士被压制住了,他们在人数上面处于绝对的劣势,他们是人不是神,左冲右突的杨贺也受伤了,一支弓箭射中了他的左臂,到了这个时候,杨贺也是咬牙坚持,根本不管自身的伤势。
就在郑家军的阵形快要崩溃的时候,毛瑟枪清脆的响声出现了。
正在拼命进攻的八旗军,背后的阵形突然有些乱了。
传令兵来到杨贺面前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口气。
“禀、禀报副帅,大帅带领大军前来驰援了…”
传令兵说完之后,身体前倾,扑在了马背上,他的后面,三支弓箭同时射进了身体。
…
第九百二十章 无法高兴的胜利(1)
郑勋睿很清楚郑锦宏率领的前军承受的压力,因为战役第一阶段的部署,就充满的赌博和危险,前军虽然有五万人,可是面对的可能是十五万八旗军的进攻,人数方面的绝对劣势,是无法避免的,八旗军的战斗力绝不是大顺军可以比拟的,人家也是经历过无数厮杀的,而且获取了太多的胜利,皇太极能够彻底征服草原部落,创建大清国就是最好的例证。≠⊥⊥?1?c?c面对宁远彻夜一座空城,郑勋睿的内心凉,他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在郑勋睿本来的计划之中,阿巴泰应该会固守宁远城池一段时间,毕竟郑锦宏已经迅的占领了锦州城池,阿巴泰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夺回锦州城池,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辽东的两座重镇宁远和锦州,阿巴泰不可能完全放弃,若是那样的话,阿巴泰早就率领大军撤离辽东了。
可是眼前看到的宁远城池是一座空城。
传令兵禀报现了洪承畴的尸,郑勋睿没有任何的反应,他对洪承畴的态度有些淡漠,两人毕竟没有一起共事,洪承畴选择归顺大清国,让朝廷的颜面尽失,与他郑勋睿可没有太大的关系,郑勋睿只是对洪承畴有一些可怜,本来是威风赫赫的人物,最终却是这样的下场,而且历史上的名声也不是太好了。
跟随郑勋睿一道出征的吴三桂,表现有些奇怪,似乎有些可怜洪承畴,还安排了将士专门为洪承畴收敛尸,郑勋睿知道吴三桂是怎么想的,若不是他起心争取,吴三桂现在也应该是归顺大清国的朝廷文武官员之一了。或许洪承畴的下场,会让吴三桂完全的清醒,不敢再有其他的非分之想了。
大军仅仅在宁远城池逗留了一个晚上,郑勋睿的圣旨就直接下了。宁远留下一万郑家军将士固守,周延儒暂时留在宁远,其余的九万大军寅时出,朝着锦州的方向急行军。以骑兵营和斥候营为先锋,紧跟着是神机营,炮兵营在最后。
先锋三万人,由郑家军副总兵刘泽清指挥,中军四万人。有郑勋睿亲自指挥,后军两万人,由郑家军副总兵洪欣涛指挥,苏蛮子和苏从金等人悉数在前锋队伍之中。
刘泽清出的时候,郑勋睿亲自给他命令,先锋部队必须在两天之内抵达锦州,不管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抵达,至于说中军,三天之内抵达锦州。仅仅比先锋不对慢一天的时间,后军的炮兵,郑勋睿没有特别强调时间,在他看来,接下来辽东的战斗,炮兵的作用已经不是决定性的。
战局郑勋睿已经做出了精准的分析。
作为先锋,刘泽清知道自身的责任,这个时候,郑锦宏率领的前军,恐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若是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悉数扑上去了,前军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先锋的三万人能够快抵达锦州,则能够迅解除锦州的危险,而且能够完成皇上部署的战略战术。
接受命令之后。刘泽清丝毫没有耽误,率领大军立即出,他明确要求,所有将士要马不停蹄,吃饭的事情在马背上解决,骑兵营和斥候营的将士。包括部分神机营的将士,每人配备的都是双马,这就是要保证行军的度,以最快的度行军,战马是要吃一次亏的,不过到了如此紧要的关头,也顾不上这些了。
刘泽清做出的这个决定,几乎就决定了整个的战局。
大军还在飞行军的时候,斥候带来了前来禀报情报的前军斥候。
得知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的主力,已经准备撤离到广宁,而前军副帅率领的三万郑家军将士,已经离开锦州城池,在锦州到广宁之间的官道上阻拦的时候,刘泽清的脸色变化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命令大军不要前往锦州城池了,而是前往锦州到广宁的官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