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战场的动作非常的迅。
郑家军已经收复了从山海关到锦州的所有城池城堡,包括前方的大凌河城,也是唾手可得,也就是说,郑家军已经恢复了孙承宗一手创建起来的关宁锦防线。
不过这可不是郑勋睿的目的,迄今为止,整个的战斗,也就是完成了辽东战役的第一部分,不过这一部分的战斗,非常的完美。
一天一夜的时间过去了。
战报终于出来一部分了。
这一部分是郑家军将士伤亡的情况。
持续大半个月时间的战斗,郑家军阵亡两万七千余人,包括三十多名游击将军,阵亡的将士主要集中在前军,此外重伤两千余人,轻伤暂时没有统计。
大半个的战斗,郑家军阵亡和重伤的人数接近三万人,占据出征大军的五分之一了。
听到了战果的禀报,郑勋睿惊呆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郑家军的损失会如此的惨重,郑家军自创建以来,尚未有过如此惨重的伤亡,郑锦宏率领的前军只有五万人,在不到十天的战斗之中,阵亡达到两万四千余人,重伤接近两千人,也就是说损失了一半多的兵力了,可就算是如此的情况之下,他们还是如同钉子一样,死死的守住了阵地,阻止了八旗军逃离。
这是什么,这就是军魂。
郑勋睿的眼睛里面出现了泪光,站起身来的时候,身体微微颤抖。
不错,郑家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可是这都是用郑家军将士的性命换来的,内心深处,郑勋睿很清楚,郑家军如此大的伤亡,都是自身做出的战略部署的结果,若是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或许不会出现如此重大的损失。
慈不掌兵,从整体的战斗形势来说,辽东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皇太极和大清国,可以说这个时候,皇太极需要考虑的是大清国如何的继续维系下去,是不是要投降大明朝廷了,投降郑家军了。
两天之后,八旗军的尸也清理的差不多了。
包括锦州之战,大半个月的时间,按照郑勋睿的部署,郑家军剿灭八旗军十二万多人,其中包括投降的三万余人,以三万人的损失,剿灭八旗军十二万人,这的确是巨大的胜利。
郑勋睿下了圣旨,为阵亡的郑家军将士默哀。
郑勋睿亲自点燃了焚烧尸的柴堆,正是盛夏季节,尸必须要处理,故而不管是郑家军将士的尸,还是八旗军军士的尸,全部都是要焚烧的,否则会引瘟疫。
这一次的重大胜利,郑家军没有庆贺。
陈兵大凌河城之后,郑家军暂时休整,等待下一步的作战命令。
而郑锦宏等人进入到厢房的时候,看见地图上面,箭头已经直接指向了沈阳,这是大清国的都城,皇上背手站立在一边,什么都没有说。
郑锦宏等人明白了,皇上的意思,郑家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将迅渡过辽河,展开对沈阳的进攻。
看样子此番战斗郑家军将士的重大伤亡,深深刺痛了皇上,促使皇上下狠心了。
第九百二十二章 故伎重演
阿巴泰是大清国第一个阵亡在郑家军麾下的郡王,其余阵亡的还有汗八旗正黄旗旗主祖泽润、镶黄旗旗主刘之源、正白旗旗主石廷柱、镶白旗旗主巴彦以及正红旗旗主吴守进,还有就是怀顺王耿仲明,更加让人恐怖的是,驻守辽东的阿巴泰率领的十五万八旗军,被斩杀达到了十二万人,包括广宁、义州等地驻守的八旗军,已经不足三万人。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皇太极嗅到了一股危险的味道,这是来自于大清国的味道。
崇祯九年成立的大清国,迄今整整十年的时间了,最初成立时候的大清国,如日中天,可随着郑家军的崛起,大清国就走上一条坎坷磨难的道路,先是辽南逐渐的失去控制,接着是入关作战的八旗军几次遭遇郑家军的打击,损失惨重,而如今已经成为大明朝廷唯一军队的郑家军,开始进攻辽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八旗军损失十二万余人。
不用多想,郑家军下一步的行动都是明确的,那就是要进攻辽河,一旦辽河被郑家军掌控,那么沈阳和辽阳等地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了。
五十三岁的皇太极,感觉到自己真的是老了,这种凄凉的感觉,在辽东战报传来之后,愈的浓烈,他没有第一时间召集满人权贵议事,这个时候商议有多大的作用,这些满人权贵,想到的就是拼命和厮杀,从来没有为大清国的未来想过。⊥╈此时此刻,皇太极想到的是范文程。
范文程赶赴大政殿的时候,内心同样是悲凉的。
范文程与洪承畴之间的关系不错,尽管两人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
洪承畴的确有学识,整体气质表现也不错,算是汉人之中较为突出的人才了,在大清国,这样的汉人是非常少见的。
范文程作为大清国的第一汉人。深受皇太极的器重,可惜的是,其他的满人权贵,对他范文程就不是那么客气了。夫人都差点被豫亲王多铎抢去了,也正是因为心中憋屈,故而范文程能够与洪承畴很好的相处。
其实洪承畴刚刚归顺大清国的时候,范文程是很担心的,害怕洪承畴抢去了他的风光。不过范文程很快现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皇太极根本不相信洪承畴,说起来也是皇太极高瞻远瞩,之所以力劝洪承畴归顺,不过是想着打击大明朝廷,绝无重用洪承畴的意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