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应该是朝廷去操心,而不是他这个延绥巡抚。
二月初,延绥各地开始阻止流民大量的涌入,各地告急的文书基本不见了,毕竟巡抚衙门年前就做好一切准备,府州县的存粮是足够的,至少本地的百姓能够保证有粮食吃。
二月中旬,郑勋睿收到了文震孟的来信。
成为内阁次辅之后,文震孟的信函变得多起来了,内容基本一致,都是要求郑勋睿好好做事情、报效朝廷、效忠皇上的,对于这些来信,郑勋睿基本没有过多的关注,不过这一次来信,写到的内容不一样了。
文震孟的信函里面,重点说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四川和湖广的流寇,大规模的进入山西与河南,两地剿灭流寇的压力骤然增加了,从去年的腊月开始,一直到崇祯七年的正月,罗汝才、老回回、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相继进入山西,逐渐的开始联合起来,让朝廷将剿灭流寇的重心,转移到了山西与河南等地。
文震孟的信函之中,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带有高兴语气的,流寇正是因为居无定所、四处的游走,导致朝廷难以彻底剿灭,这一次能够联合起来,让朝廷可以投入重兵了。
文震孟的意思,就是朝廷彻底剿灭流寇的时间不远了。
不过不利的情况同样存在,那就是山西各地遭遇大规模的灾荒,流民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导致流寇能够大量的招募人马,给剿灭流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过这些流民,基本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只能够算是乌合之众。
仔细阅读了文震孟的信函,结合杨廷枢提供的一些信息,郑勋睿只能够是仰天长叹。
他穿越已经有七个年头,历史依旧沿着以前的脚步前进,文震孟的预计是不错的,这一次是朝廷剿灭流寇的最好机会,可惜陈奇瑜没有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若是按照以往的做法,郑勋睿很有可能直接给陈奇瑜写信,告诫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如今的他,不会做这些事情了,因为他做了也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可能给自己增加麻烦,毕竟流寇尚在集聚的过程之中,他怎么能够预料到后面的一切,再说就算是预料正确了,陈奇瑜的失误,还是有可能出现,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更加的说不清楚了。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加强自身的力量,至于说其他的事情,不要去关心。
尽管山西和陕西各地遭遇到大规模的灾荒,但延绥各地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毕竟有着充足的粮食储备,所以这些地方也很是稳定,那些进入各地的流民,能够有饭吃、不饿死,就算是老天保佑,他们可不会找事情做的。
郑家军的训练更加的严格,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战斗厮杀,但训练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个人作战能力的增强,战斗之中大规模的配合作战的熟练程度,更是重点。
当然火器操作的训练也开始了,尽管尚未成立神机营,但在郑勋睿的脑海里,有关郑家军的构成,基本明确了,那就是骑兵和神机营,所有的步卒今后都会编入到神机营。
徐望华也提到了汤若望,说是老爷过世之前,专门找到了汤若望,提出了一些要求,汤若望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了。
时机尚不合适,郑勋睿在延绥巡抚的位置上面,还不能够要求汤若望来到他的身边,这个时候来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只有等到他的官职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的时候,那才能够让汤若望到身边来,再说汤若望到身边来,责任就是组建兵工厂,制造真正的大炮。
※※※2015/7/6 15:39:1315318582----
第一百八十五章 奇怪的调整
延绥各地依旧是高度紧张,预防大量的流民进入,不过奇怪的是,这种紧张的局面在二月底的时候,突然减轻了,府州县禀报的情况,说是流民遭遇阻扰,大都自行离开,后来也就没有多少的流民前来了,毕竟不能够得到救济,来了也没有出路。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情况,一个地方只要阻拦流民的进入,消息很快就会传播出去,其余地方的流民就会找寻其他的出路了,不过郑勋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神色很是不好,尽管延绥各地无力救济那么多的灾民,这是实际情况,可是他很清楚,这些流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唯有投靠流寇,要不然就是等着饿死,偏偏流寇基本在山西一带集中了,而且朝廷剿灭流寇的行动,也愈发的迅速,这些流民的处境更加的困难。
郑锦宏安排的密探,陆续传回来了一些情报,没有什么重要的情报,郑勋睿最为关心的辽东方面,传来的也就是一些无所谓的情报。
不过就在三月初,京城的情报和邸报几乎同时抵达了延绥镇。
陕西巡抚吴甡调任山西巡抚,朝廷暂时不任命陕西巡抚,陕西一地之事情,暂由三边总督洪承畴统领。
这个调整很是奇怪,让人摸不着头脑。
应该说吴甡担任陕西巡抚之后,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至少陕西境内的流寇遭遇到了沉重打击,而且吴甡很是赏识曹文诏,当初就是向朝廷力荐曹文诏入关剿灭流寇,曹文诏也不负众望,带领关宁铁骑,狠狠的打击了流寇,让流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纷纷离开了陕西,前往山西等地,曹文诏也因为战功,擢升为总兵官。
如今流寇基本齐聚山西,这个时候,将吴甡调到山西担任巡抚,难道说吴甡是救火队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