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传奇_风中的失落【完结】(716)

  史可法说完之后,郑勋睿冷笑着开口了。

  “朝中有些大人,一门心思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说河南的流寇,那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问题,只要流寇不进攻开封府,只要开封府城安然无恙,他们就能够松一口气,他们就敢于隐瞒有关河南的任何不利的消息,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就能够安然无恙,至于说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麻烦,他们倒是不用担心了,反正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朝廷派遣了新任的五省总督,一切的事宜,一切不利的结果,都有新任的五省总督负责。”

  说完这些,郑勋睿站起身来。

  “你们担心漕运粮食如何运送到陕西去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绕道山东、北直隶和山西的路径是行不通的,沿途的损耗太大,无法承受,目前的情况之下,唯一能够保证的运送路线,还是依托漕运,从河南洛阳府入潼关,进入到陕西延安。”

  “河南府的全境,几乎被李自成所占据,而且目前的情况来看,李自成已经将洛阳作为其大本营所在地,熊文灿大人已经移师到湖广的武昌府,短时间之内没有进攻和围剿流寇的打算和计划,想起来洛阳方面的漕运,似乎无法保证了。”

  “河南巡抚吴甡大人已经给我写来了信函,信函之中也提到了漕运的问题,不过我认为吴甡大人不过是借着漕运的话题,诉说河南存在的危局,他想着郑家军出兵剿灭河南的流寇。”

  “诸位都知道,短时间之内,我没有想过剿灭流寇的事宜,郑家军需要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而且淮北、陕西和复州等地,需要彻底稳定,如此才能够真正保证郑家军的所有供给,郑家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七万人,但绝大部分的兵力分布在复州和蓬莱一带,驻扎在淮安的郑家军只有两万人,加上驻扎在西安府城的郑家军五千人,总攻才两万五千人,是不可能直接应对二十万流寇的。”

  “但此一时彼一时,目前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流寇的崛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陕西的局势。”

  “这两日我认真思考过了,若是放纵流寇的嚣张,下一步吃亏的肯定就是陕西了,流寇一旦在河南完全立足,那么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北面是山西,南面是湖广和四川等地,如此陕西就可能被完全的隔绝,等到流寇有了足够的力量,他们肯定会全力的进攻陕西,陕西毕竟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家乡。”

  “如此情况之下,郑家军必须要有所动作了。”

  “当然郑家军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漕运的畅通,并非是彻底剿灭流寇,这不是郑家军的任务,这一次郑家军作战的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府城,保证河南府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至于说其他地方的流寇,那是五省总督熊大人需要操心的事情。”

  所有人都看着郑勋睿在地图上面做出的标注,不少人已经明白其中意思了。

  半个时辰之后,屋里仅仅剩下徐望华、郑锦宏和文坤三人。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慢慢的开口了。

  “徐先生,我做出的这些部署,你有什么看法。”

  “属下认为大人的部署非常的英明,大人拿下了洛阳府城,必定动摇流寇的根本,同时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短时间之内难以形成联合的态势,流寇所有的部署,应该都是围绕洛阳府城的位置进行的,一旦郑家军拿下洛阳府城,给与流寇沉重的打击,则流寇只能够朝着山西或者是湖广和四川的方向发展,缺乏了固定的根据地,流寇的下一步发展必将遭遇重创。”

  郑勋睿微微点头。

  “徐先生说的不错,我所能够做的也就是如此了,不能够让流寇真正的壮大起来,要是真的到了那一步,结局就难以预料了,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加入到流寇之中,让流寇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流寇出现的巨大变化,最终的责任在于朝廷,若不是朝廷逼得百姓没有了活路,流寇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壮大起来。”

  “大人的意思,属下明白,大人的计划,属下深感佩服。”

  郑勋睿笑着走到了徐望华的面前。

  “徐先生,我早就说过了,对于我提出来的任何提议,都要想到是不是有不妥当的地方,能够提出意见是最好的,可不要想着吹捧。”

  第四百四十三章 巨大的突破

  毛瑟枪与红夷大炮改进告一段落的消息,让郑勋睿真正的激动,近一年的时间,投入了数百万两的白银,经历过无数次的改进,毛瑟枪和红夷大炮的改进程度,让毕懋康等人都已经无法继续挑出其中的毛病了。

  要知道当年组建登莱军队的时候,每门八千两银子的红夷大炮,都让朝廷咬牙不愿意购买,如今的淮安火器局,可是投入了几百万两的白银研制火器,这里面的比较,已经让人看出来朝廷的短视了,当然郑勋睿如此的重视火器的研制,甚至连汤若望、龙华民和邓玉函等人建议从西方引进一些火器都没有同意,这也让人有些困惑。

  如今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毛瑟枪以及改进之后的红夷大炮、弗朗机等的技术,全部有淮安火器局掌控,外界根本不可能知晓,这就意味着掌控了最为先进的火器技术,运用到实战之中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改变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

  崇祯十一年三月初五。

  郑勋睿、郑锦宏、徐望华、刘泽清、洪欣瑜、洪欣贵、马祥麟、苏从军、苏蛮子、王小二、郑凯涛等身在淮安的郑家军高级将领,以及特意从复州和蓬莱赶回来的杨贺、王允成、丁宝坤等人,悉数都来到了距离火器局五里地左右的原大河卫所在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