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多尔衮的操心是多余的,城内的明军根本就不会出战。
离开延庆州城之后,为了防止泄漏消息,多尔衮给派遣出去的斥候明确的要求,从延庆州城到昌平州城,不管发现什么人,一律格杀勿论,大军的行踪必须要保密。
从京城到延庆州城的方向,以至于到房山涿州固安和永清等地,可谓是千里无人烟,除开朝廷增援的大军,看不见其他人,周遭的百姓要么早就逃命去了,要么就被后金鞑子残杀或者是俘虏了。
所以多尔衮率领的四万大军,行军非常的顺利,没有遭遇到任何的变故和麻烦。
斥候也源源不断的禀报消息,言白杆兵的行军速度不是特别快,白杆兵的总人数在一万人以上,骑兵不足四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步卒。
当然斥候也不敢抵近观察,免得暴露了行踪,要说满八旗的斥候,特征过于的突出,走在汉人之中一眼就被发现,好在如今是冬天,可以带着厚厚的帽子,遮住头发和脸部。
多尔衮接近昌平州城的时候,一场大雪来临了。
大雪的来临,让多尔衮更加的高兴,满八旗的将士不惧怕严寒的气候,不管如何寒冷的气候,都能够行军作战,白杆兵就不一定了,大雪肯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惑,再说白杆兵身穿的是红色的战袍,这是明军的战袍,在皑皑白雪面前,根本无法隐藏。
多尔衮觉得,老天都在帮助他。
杜度率领的八万大军,也不断的传来捷报,迅速的攻城拔寨,劫掠了大量的钱财粮草,还运送了两批次的粮草到延庆州城,多尔衮对杜度分兵作战的战术安排是高度赞同的,依照八旗军蒙古左右营的战斗实力,没有必须集中那么多的军士,完全可以分兵,就算是战斗力稍弱的汉兵,也完全能够打败明军。
多尔衮更加高兴的是,杜度执行了他提出的要求,让孔有德和耿仲明率领汉军单独作战,目前的情况之下,满八旗蒙古左右营和汉军协同作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让汉军单独作战,不失为最好的办法。
既然要求杜度指挥八万军士作战,多尔衮就不会干预具体如何作战的事宜,让杜度尽情的去发挥,他也知道杜度内心的想法,因为遭受到父亲褚英的影响,杜度一直都是不得志的,期盼在战斗之中立下大功劳,以此来证明能力,也让皇太极能够另眼相看。
大军接近昌平州城的时候,多尔衮集中了全部的精力,可以说他率领十五万大军入关之后,没有遭遇到太多的厮杀和战斗,这一次战斗可谓至关重要,能够打败甚至全歼白杆兵,或许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
作战容不得丝毫的疏忽,就算是占据了全部的优势,也要认真对待,皇太极多次要求满八旗的将士,每次作战都要有狮子捕兔亦用全力的状态,那样才能够获取每一次的胜利。
多尔衮同样是这样的想法。
第五百四十九章 也是必然
纷纷扬扬的大雪,的确延缓了白杆兵的行军速度,这让秦良玉很是着急。
白杆兵的军士很能吃苦,而且遇见困难之后,从来不叫累,主帅秦良玉更是不用说,已经六十三的秦良玉,和寻常的军士一样骑马行军,没有任何特殊的待遇,这本来就是对白杆兵军士最大的激励,不过白杆兵的军士生活在四川的石柱县等地,很少看见如此的大雪,一时间难以适应也是很正常的。
郑勋睿所说的雪盲症,就在不少白杆兵军士之中出现,秦良玉发现这样的情况之后,心急如焚,皇上的圣旨是非常明确的,也是给予了很大期望的,想想崇祯三年的时候,秦良玉率领白杆兵进京勤王,得到了皇上的大力嘉奖,在北京的平台被皇上亲自召见,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太保中军都督府右都督镇东将军,同时被敕封为四川总兵,可谓是位极人臣,达到了武将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品阶了。
这样的恩典,秦良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秦良玉也认为白杆兵的战斗力不一般,放眼大明天下,能够比得上白杆兵的不多,就算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因为没有真正见过,秦良玉也不是特别在乎。
秦良玉真正佩服的是郑家军。
郑家军严明的军纪军规,迸发出来的杀气,让秦良玉真正的口服心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她让儿子马祥麟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加入到郑家军之中。
此次进京勤王,秦良玉也是接到了圣旨和邸报的,后金鞑子十五万人入关劫掠,京城处于万分危急的状况,得知情况之后,秦良玉果断带着所有的白杆兵军士,从石柱出发,前往京城。她甚至再次拿出来家里的银两,确保大军有足够的粮草。
作为叱咤大明的女将,秦良玉有着男人一样的勇猛,不会害怕任何的困难。她的这种秉性,也影响到了麾下的白杆兵军士。
行军的过程之中,秦良玉也感觉到了眼睛的不适应,长时间看到的都是耀眼的白色,眼睛有些酸胀。继而流出眼泪,看什么东西都是模糊的。
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之下,秦良玉还是要求大军加快行军的速度,路上不能够耽误时间。
文坤马祥麟和王小二等人从高阳县出发之后,几乎是昼夜兼程,赶赴昌平州城。
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昌平州城,郑勋睿给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三匹最好的战马,清一色的阿拉伯马,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行军的速度太快。文坤吃不消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