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迅速沉默下来了,这个问题周延儒和王承恩都是无法回答了,其实他们多次商议这个话题,但得出的结论是暂时行不通,要知道郑家军在朝中的影响非同一般,贸然动手肯定会引发巨大的震荡,谁知道后金鞑子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动手,而且流寇在湖广和四川一带肆掠,其力量愈发的强大,已经让湖广和四川不得安宁,若是朝廷内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最为关键的是郑勋睿实际掌控了郑家军,人家要是不管不过皇上的圣旨,带着郑家军造反了,那就肯定是毁灭性的后果。
想想流寇都能够坚持这么多年,更不要说训练有素的郑家军了。
周延儒和王承恩都很清楚,目前朝廷掌控的军队,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
看见周延儒和王承恩都没有开口,朱由检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继续在两人的面前发威和责问,也失去了意义,其实真的惹恼了郑勋睿,让郑家军加入到造反的大军之中去了,那大明天下就真的保不住了。
尽管朱由检认为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郑勋睿毕竟是科举出身,而且是殿试的状元,根本就不可能造反,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周延儒和王承恩的思考和建议,还是正确的。
至于说加快步骤的事宜,朱由检只要时时刻刻的催促周延儒和王承恩等人,让他们加紧动作,事情自然也是能够办好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调整了语气。
“周爱卿,王承恩,朕知道你们一心是为了大明天下的,朕刚刚也是着急,你们不要介意…”
朱由检的话尚未说完,周延儒就跪下了,眼睛里面甚至出现了眼泪。
“臣有愧皇上的重托,臣一定和王公公多多商议,尽快解决难题。”
周延儒离开之后,朱由检看着王承恩。
“皇上,奴婢观察周大人好些时日了,周大人暂时没有什么外心,奴婢认为可以信任。”
“王承恩,你该不是被周延儒蒙蔽了吧。”
王承恩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他陪伴皇上多年,清楚皇上多疑的性格。
“奴婢不敢,奴婢一心为了皇上,周大人不可能蒙蔽奴婢,奴婢只是从这些时日周大人的表现,感觉周大人暂时没有外心,其实周大人提出来的一些策略和办法,奴婢以为是可行的,周大人也和奴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听完周大人的分析,奴婢认为周大人还是耗费了不少的心思。”
“哦,周延儒都有哪些分析啊。”
“奴婢怕说不好,专门写出来了,请皇上过目。”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周延儒的无奈
政治博弈是残酷的,这一点周延儒非常清楚,特别是经历了朝廷之中的风波之后,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皇上性格喜怒无常,对于文武大臣有着太多的猜忌,偏偏朝廷之内党争不断,加重了皇上猜忌的心理,让内阁的日子很不好过。此时朝廷之内的氛围,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情形了,那个时候周延儒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而且皇上对太监是排斥的,朝中的大事都是内阁商议,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最为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对满朝的文武大臣有着一直本能上面的抵触。
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有一点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皇上骨子里是不大信任文武大臣的,袁崇焕、温体仁、张至发等人,都是朝中的重臣,肩负不一般的职责,可惜最终的所作所为,让皇上彻底的失望,经过了这么多年,皇上遭遇到那么多的变故,对文武大臣自然是不相信了。
如今的情形更加的糟糕,皇上猜忌郑勋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样的氛围之中,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压力可想而知。
周延儒对郑勋睿的感觉同样不一般,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将庶出的女儿周冰燕嫁给郑勋睿的弟弟郑凯华了,但是在皇上和郑勋睿之间,他还是要选择皇上。
周延儒曾经想着和平解决皇上对郑勋睿的猜忌,他的想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郑勋睿调到京城来,甚至可以让郑勋睿出任内阁次辅,这样就能够名正言顺的解除郑勋睿的兵权,让皇上和朝廷直接掌控郑家军。
当然郑勋睿过于的年轻。如此的年纪出任内阁次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那都无所谓。
可这仅仅是周延儒内心的想法,他甚至不敢提出来,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之间有着亲戚关系。这怎么可能让皇上放心,岂不是更加的猜忌。
皇上明确了态度,不会饶恕郑勋睿,这让周延儒感觉到问题复杂了,按照皇上的这种态度,恐怕郑勋睿来到京城之后,结局和熊廷弼、袁崇焕等人是差不多的。
既然皇上明确了态度,那周延儒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此关键的时刻。他已经不能够和郑勋睿之间有任何的关系了,更不可能表现出来丝毫的关心。
可周延儒非常明白,若是皇上准备强行动手,不可能达到目的。
郑家军已经控制淮北、陕西、蓬莱和复州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特别是郑勋睿直接掌控了漕运,可以说如今的情形之下,一旦郑勋睿放手为难。漕运根本无法维持了,京杭大运河若是断了漕运。北方会迅速陷入到混乱之中,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不管郑勋睿提出来什么样的条件,皇上和朝廷都是要答应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