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枢离开之后,周延儒进入到乾清宫。
“周爱卿,你和王承恩有过商议,举荐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朕看这个建议可行,不过接任漕运总督之人选,你们可曾有过建议。”
“禀皇上,内阁今早专门议过,推荐的漕运总督人选为两人,其一为礼部右侍郎甘学阔大人,其二为河南巡抚吴甡大人,内阁钱大人和侯大人举荐甘大人,张凤翼大人举荐吴大人。”
朱由检稍微思索了一下,脸上很快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周爱卿的意见如何。”
“陈认为甘大人和吴大人都是有能力之人,都可以胜任,不过如今流寇肆掠,河南地位很是关键,吴大人与五省总督孙大人之间的配合很是默契,若是从剿灭流寇的全局出发,吴大人暂时不宜调整。”
“朕看这个提议不错,甘爱卿出任漕运总督,应该是能够胜任的,内阁准备好票拟,三日之后的早朝,专门商议此事。”
周延儒离开乾清宫,擦去了额头上的冷汗。
管家刚刚回到京城,带来的消息是一切平安,当然过程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管家并没有见到郑勋睿本人,而是在淮安码头客栈歇息的时候,见到了郑勋睿派遣的信使,一直在见到郑勋睿的玉牌之后,管家才将信函交给了来人。
至于说回到老家去之后,管家呆了一段时间,这期间见到了钱谦益和瞿式耜等人,管家按照周延儒的要求,与这些人专门商谈,也说到了不少的事情。
管家特别告知的是,从他离开京城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人专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几乎是寸步不离,一直到他回到京城,这些人表现的很是精干,管家判断这些人应该是锦衣卫或者东厂番子。
周延儒知道这些消息之后,内心更加的复杂,他预料锦衣卫和东厂会盯住管家的一举一动,但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是采取隐蔽的做法,可管家轻易就发现了跟踪之人,这岂不是说锦衣卫和东厂没有任何的忌讳,毕竟他周延儒是内阁首辅,身份地位是摆在那里的,锦衣卫和东厂如此的做法,何曾将他这个内阁首辅放在眼里。
钱士升和侯恂提议甘学阔出任漕运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出任礼部右侍郎,郑勋睿则是出任南京兵部尚书,这让周延儒一眼就看穿了钱士升等人的目的,恐怕甘学阔出任漕运总督之后,郑勋睿在淮北推行的一切,都要被颠覆了。
张凤翼等人提名吴甡出任漕运总督,是站在中间的立场,毕竟吴甡不是东林党人,一切都会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或许吴甡出任漕运总督,对郑勋睿稍微有利一些。
周延儒清楚,自己必须要支持钱士升和侯恂的意见,要不然就会引发皇上的怀疑。
周延儒明白,东林党人已经陷入到与郑勋睿争斗的漩涡之中,看不清楚形势了,试想皇上难道能够容忍东林党人一家独大,此次钱士升和侯恂等人提议甘学阔出任漕运总督,目的就是想着与郑勋睿对着干,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样的好事情,皇上岂会不支持。
这样的日子过的太艰难,周延儒已经萌生退意,只是目前还不能够提出来。
周延儒不会相信王承恩等人,就像是他对皇上已经失去了希望一样,这些年过去,朝廷的情势早就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皇上最为信任的就是身边的太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掌印太监高起潜京营提督曹化淳东厂提督王德化等人,已经组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依托皇上的信任,逐渐掌握了大权,假以时日,司礼监完全可以掌控内阁了。
第六百零五章 有准备和无准备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五,皇上下旨,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不再担任户部尚书和漕运总督的职务,礼部右侍郎甘学阔出任户部尚书左副都御使漕运总督,原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出任礼部左侍郎右都御史。
这道圣旨突然也不突然。
说是突然,是因为九月初五上午的早朝之后,圣旨迅速就下来了,而且在早朝的时候,内阁所有大臣,以及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全部都是支持的,包括左都御史杨廷枢,都表态支持这样的调整,说不突然,其实有关调整郑勋睿职位的传闻,早就出来了,朝廷文武大臣都是知晓的,只是不清楚具体会如何的调整。
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南京兵部尚书,其实就是代表皇上负责陪都以及南直隶的所有事宜,要知道南直隶的税收,直接归南京的户部掌管,用于南直隶的所有开销,这一项的权力就很大了,不过知道其中实情的人,是不会有这等看法的。
南京可谓是东林党人的大本营之一,郑勋睿与东林党人是对头,到了南京之后,不一定能够施展手脚,再说南京兵部尚书受到的局限也是颇多的,南京的镇守太监和守备勋臣,实际上控制南京京营,特别是镇守太监,其实就是南京京营的监军,兵部尚书想要调遣军队,必须要经过镇守太监的同意。
郑勋睿在漕运总督的职位上面,做的风生水起,可谓是实际控制了淮北各地,就连原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基本都无法插手淮北的事宜。
更加关键的是继任漕运总督的是甘学阔。
众人都知道甘学阔是东林党人,皇上如此的调整,太有深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