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忽然听出一点端倪,不由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是用李辅国负责,而是交给王珙来做此事?”
“大将军确实问到了一处关键,从这个杨中意的口中,我们才知道了一点点南唐宫廷内幕。”
“什么内幕?”
胡沛云向左右看看,道:“大将军,此事事关机密,请回内堂容属下慢慢禀报。”
李庆安点点头,跟随胡沛云回到了内堂,在内堂坐下,李庆安便道:“说吧!什么内幕?”
“大将军,那杨中意说李亨和太子李系已经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不小,是李亨率军攻打襄阳时,李系坐镇成都监国,但他越权进行了一些重要的人事变动,这引起了李亨的严重不满,李亨就有了废太子之意。”
听到这,李庆安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才是他的风格,不容别人染指他的一点权力,我还以为他真要定下一个太子呢!看来他还是要再立太子,估计新太子应该是彭王李仅。”
“大将军的推测一点没错,那杨中意说,李亨很看重彭王,不仅在公开场合夸赞彭王有龙凤之姿,已经准备任命他为尚书令,主管南唐财税。”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他又问道:“难道是王珙支持李仅,而李辅国支持李系,所以李亨就让王珙来主管这件事,是这样吗?”
胡沛云笑道:“正是这样,李亨正是想借这件事从李辅国手中夺走一部分察事厅的权力,所以杨中意虽然是长安情报网的头子,但他手下全部被借走了,实际上是被夺走权力,他本人被架空,李亨想换太子之事非常隐秘,只有几个当事者心里明白,连崔圆这样的重臣都不知晓,这个杨中意是李辅国心腹,所以他才得到了这个秘密,我们也是机缘巧合,正好把他抓住了。”
李庆安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这情报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如果这个情报属实的话,那南唐内部就可能发生裂变,是不是攻打南唐的机会就成熟了呢?
想到这,他又对胡沛云道:“胡将军,这件事我今晚考虑一下,明天再和你详谈,现在你给我说一说瑞兆之事,我想知道后面的具体内幕。”
第六百五十八章 反庆集团
胡沛云从柜子里取出一册卷宗,放在李庆安面前,“大将军,请看这个!”
李庆安接过卷宗看了看,袋子上写着‘大理寺少卿戚珣’,他眉头微微一皱,问道:“大理寺有这个人吗?”
“大将军,此人只担任了两个月的大理寺少卿,还是在两年前,由于时间很短,因此很多人都对其不熟,此人现在是南唐的大理寺卿。”
李庆安打开卷宗,抖出了一堆资料,大部分都是吏部的历年考评,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他从里面找出一本用红线装订的小册子,这在安西军中叫红线册,也就是情报部门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调查记录,包括他的背景、派系以及一些见不得人的把柄,都会在这里面记录,这才是对情报部门最有价值的东西。
李庆安打开这本红线册,翻了几页,只见上面写得很清楚,王珙的次子娶了其女儿,此人是王珙的心腹,又联想到刚刚所说,王珙是这次针对自己一系列行动的负责人,李庆安若有所悟。
他将册子一合,问道:“取代杨中意的,就是此人吗?”
“大将军说的一点不错,李亨所部署的‘反庆’行动,就是由全权负责执行,这次连续出现地瑞兆,便是他一手策划,他现在就在长安,正在积极联络许多重要官员。”
胡沛云又取过一张大纸,在李庆安面前展开来,上面画的是一幅图,正中间是戚珣的名字,他的名字四周一个圆圈,围着无数个小方块,大部分方块内都空着,但有三个方块内写着名字,李庆安仔细看了看,一个是工部侍郎李开复,一个是都水监使者张秉国,一个是大理寺丞邵易,这是什么意思?
胡沛云解释道:“根据我们推断,戚珣这两个月至少和不下于二十名的朝廷官员有过联系,今天下午,他拜访了三名官员,在每个官员府中都呆了半个时辰以上,卑职有点怀疑……”
“怀疑什么?”李庆安的目光注视着胡沛云的眼睛问道。
“卑职只是有点怀疑,还不敢定论。”
“无妨,说说看,你怀疑什么?”
“卑职怀疑这一连串的瑞兆事件,并不完全是南唐人所为,我觉得有朝廷官员参与了其中。”
“你的怀疑有依据吗?”李庆安又问他道。
“有一点点!”
胡沛云指着图纸上张秉国的名字道:“我是从这个人名字上得到了启示,他是都水监左使,而昨天高陵县白玉石碑埋藏前夕,有人发现一艘船停泊在距离石碑不远处的中白渠内,停泊了一夜,我留了一名手下专门调查这艘船,今天中午手下回来向我禀报,那艘船是都水监的河渠测量船,我又去调查都水监的测量记录,他们近一个月内并没有派船去中白渠测量什么,所以我就怀疑这艘船是张秉国私自调拨,用于运送白玉石碑,因为是官船,便可以不受任何检查,非常便利,我甚至怀疑千年龟也是这艘船所放,如果我的推断成立,那张秉国就参与了这次制作瑞兆的行动。”
李庆安也感觉胡沛云说得有道理,这次连续六起瑞兆事件非常周密,也非常隐蔽,仅靠南唐自己人恐怕是难以办到,极可能是得到朝廷官员的帮助,如果张秉国也涉案的话,那就绝不是他一人,别的官员也一定涉案,这就等于是出现了一个反对他李庆安的官僚集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