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治元年,七大世家的家主就是在紫辰阁达成了共享大唐朝权地一揽子协议,他们七人也由此被称为内阁大臣,而‘内阁’也就成了大唐最高权力机关地代称。
由于述职一直是被视为彰显君权的象征,所以往年地述职对象都是天子李系,而今年却改成了太后崔小芙,再有左右相国旁听述职。
述职从八日起延续到十二日,整整五日内,来自大唐各地的两百多名节度使、巡访使和刺史济济一堂,等待着太后召见。
从一早起,崔小芙就没有休息过,刚开始时,她是第一次行此职权,兴趣颇浓,和述职的官员拉拉家常,问问民生之类,但到了中午时,她便疲惫不堪,问话的内容和时间都大为精简,用过午膳,崔小芙在紫辰阁的内堂里小睡片刻,这是一名宦官匆匆赶来,在李翻云的耳畔低语几句。
李翻云立刻走出内堂,来到紫辰阁的外面,时值中午,紫辰阁周围十分安静,只有一些侍卫在周围来回巡逻,李翻云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台阶下面的张焕。
“你有什么事吗?”李翻云快步迎上去问道。
“你要帮我一个忙!”张焕见一队巡逻的士兵正远远向这边走来,他简单说道:“你让太后明天一早无论如何都把崔宁接到宫中,到时你把这个交给崔宁。”
说着,他取出一封信塞给了李翻云,“大姐,这个忙你一定要忙我,切记!”
“你放心吧!我会让太后帮你,你自己要多保重!”李翻云迅速将信收好,她向张焕深深地看了一眼,转身便跑回了紫辰阁。
卷四 经略河陇 第一百六十七章 抉择(上)
新年过后,春天的气息一天浓似一天,柳树在不知不觉中冒出了芽苞,春寒料峭,但寒冷的风中也偶然会夹裹着一丝暖意,水面上的冰也渐渐地薄了,去年的雪堆积在墙角屋后,无奈地一天天消瘦下去。
崔宁这几天既是失落又是甜蜜,失落是她听到了张焕和裴莹成亲的消息,第一个成为他新娘的并不是自己,虽然他也解释过,但崔宁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自己的幸福何时才能到来?
不过,让她感到甜蜜的是张焕在宫中的表白,他是为了自己而专程进京,他心中有自己,这就足够了。
虽然离她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但在崔宁的身上看不到半点即将成新妇的喜色,她的房间里依然一如平常的清雅,几只萨珊银器整齐地摆放在案桌上,大秦人三彩憨态可掬,崔宁每天都在期望和等待着度过,她知道自己的焕郎一定不会让她嫁给王研,他会来的,对张焕她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信赖,在她看来,他无所不能,他能把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但最关键他是真心的爱自己。
今天是正月初八,是不宜出门的日子,但就是适合出门她也无法下楼一步,十几个粗壮的健妇一步不离地盯着她,不给她任何机会,自从她上次去东内苑后,父亲又严厉地处罚了五名看管她的妇人,使这些妇人们更加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大意。
对于父亲地坚持,崔宁心中已经痛苦之极,在她父亲看来,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她只要为显赫人家的大妇,以夫荣、以子耀,那她就是幸福的。婚姻不过就是门阀政治的延续,而她就是实现这种利益结合的工具。
至于她的喜欢。她的爱呢?父亲从来不会考虑,或许,这就是每一个世家女子地悲哀与不幸,而只有极少极少的勇敢者和幸运者才能得到真正地幸福,犹如裴莹的勇敢,又犹如杨飞雨的不幸,而她呢?她又能否有裴莹的勇气和幸运?
“姑姑!”门外传来一个沉稳而略带点稚嫩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崔宁的心中犹如寒冬中射进的一缕阳光,这是她地侄子崔曜,也是一个没有快乐的孩子。
崔宁立刻站了起来,迎到门口笑道:“你又是有什么不懂要问姑姑了?”
崔家人的身材都普遍高大,崔宁也长得很高,但崔曜却又瘦小又单薄,这一点象他的母亲。他少年老成,说话做事都十分稳重,极少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内心的情感也不轻易外露,所以深得长辈们的器重,但崔宁却能看到他眉宇中所藏着的一种淡淡地忧愁。
崔曜也十分喜爱自己的姑姑。只有在姑姑这里他才能体会到一丝母亲般慈爱和宽容,不过姑姑马上就要出嫁了,这又让崔曜心中充满了眷念和不舍。
见姑姑问自己,他躬身施一礼,“祖父请姑姑过去,有话要说。”
崔宁轻轻拍了拍他的头笑道:“在姑姑面前不要这般多礼,象个小老头似的。”
“是!”崔曜又行了一礼,“姑姑的教诲,曜儿铭记在心。”
崔宁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吧!到你祖父那里去。”
她带着侄子下了小楼。后面十几个健妇紧紧跟随。呈扇型将她包围,崔宁极其厌恶地看了她们一眼。
崔曜见姑姑不喜欢后面的下人。便脸一沉,指着她们道:“你们退下,不准再跟随!”
一名年长地妇人连忙上前陪笑道:“这是老爷吩咐的,我们不敢不听!”
“我不管是谁吩咐的,我现在命你们不得跟随。”
这些妇人都知道他年纪虽小,但将来必定是崔家之主,倒不敢抗拒,只得后退数十步,远远地跟随。
崔宁赞许地向他竖起大拇指,笑着问他道:“小崔长大后想娶个什么样的新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