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_高月【完结】(568)

  对于兵部,张焕拉拢的不仅仅是一个元载。毕竟元载是从礼部调来,对兵部地情况并不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为了占据兵部侍郎这个位子,而维持兵部运转的四个司的郎中,也是张焕积极拉拢的对象,比如这个孙进方是延安郡人,他在老家地父母和妻儿都被张焕照顾得很好。在平息李正己的叛乱中,还特地派人将其家人都接到金城郡居住,也正是因为张焕对属下细心地照顾,才使得元载能很快进入角色,协助张焕将兵部控制住。

  “孙郎中,大家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张焕不露声色地问道。

  “是!”孙进芳回答道:“一上朝大家便听说元侍郎最晚被刺。本不是很相信,但元侍郎到现在还没来,大家都十分担心起来。”

  “你们的消息没错,元侍郎昨晚是被刺杀了。”张焕沉声答道。

  他也知道,就算他封锁住消息,裴俊也未必能配合他,把局势搅乱,他裴俊好坐山观虎斗,待自己和崔小芙斗得两败俱伤,他裴俊再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他和崔小芙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元载被刺案上,两人最后都克制住了。没有将事情闹大,这就是他们之间存在的一种默契,用现在地话说,就叫做有限度地低烈度战争。

  他见孙进芳面露惊愕之色,便摆摆手笑道:“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元侍郎已经无大碍,只是要休养几个月,所以要叫你来,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以后兵部地安排。”

  孙进芳听说元载无事,他的心略略放下,便一躬身道:“一切听从尚书安排。”

  “好吧!”张焕点了点头便坦率地说道:“我命你能暂代侍郎一职,你事务繁忙,我再安排一人协助你,有什么事你们可以彼此商量,或者直接禀报于我,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不管元侍郎在不在,兵部都绝对要在我的控制下运行,你明白吗?”

  “请尚书放心,孙某绝不是朝三暮四之人。”孙进芳心里有数,张焕是地方势力大,但朝中无人,自己可称得上是他的第一批心腹,将来他得势,自己必得重用,而裴俊、崔小芙可用的人实在太多,未必轮得到自己。

  张焕微微一笑,他向牛僧孺招了招手,牛僧孺立刻走上前,“请都督吩咐。”

  “昨晚元侍郎遇刺受伤,兵部压力很大,朝会后,我可能要去一趟长沙,这期间你就留在兵部协助孙郎中,要以学生之礼敬上,不可有半点骄横,否则我决不轻饶你。”

  牛僧孺连忙向孙进芳施礼,“学生请孙郎中多多指教。”

  孙进芳与牛僧孺共事了几个月,他也十分喜欢这个谦虚踏实的年轻人,见张焕要派来协助自己的人是他,孙进芳不由暗暗松了口气,也急忙笑着回礼道:“以牛郎之才来助我,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说罢,他忽然想起一事,又急对张焕道:“元侍郎一时不能上朝,属下担心太后会趁机提议设立兵部左侍郎,任命李怀来干预兵部事务,那时可怎么办?”

  张焕笑而不答,他从案桌上找出了一本奏折,这是东海郡团练使王连江请求兵部扩大水军编制的奏折,看了片刻,他将奏折一合,淡淡一笑道:“你尽管放心,此事我已有了定计。”

  卷七 入朝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朝战前夕

  在世家朝政的鼎盛时期,许多重大人事变动、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都由内阁讨论决定,但为了对皇权的尊重,依然会在大朝时以三读方式进行表决,比如张焕的兵部尚书一职,尽管他已经任职近半年,但他并没有经过朝会上的三度,故而至今还挂着一个暂摄的头衔。

  由于每次大朝会都会暴露出党派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未来的局势走向,所以一直被世人瞩目,尤其是在宣仁七年的新年朝会,因其襄阳危机爆发而延后到了四月一日,可以说,在这次大朝上将决定大唐在大乱之后的权力重组,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在内阁已经名存实亡的情况下,许多重大的事情都将在朝会上提出并决定,故而这次大朝实际上就是一次真正的权力争夺战。

  三月二十五日,离大朝还有五天,也就在这一天,楚行水进京、韦德庆进京、崔庆功进京,大街上随处可见身着各色军服的地方军阀的亲兵护卫,在长安的酒楼茶馆里,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即将到来的、事关大唐前途命运的朝会。

  山雨欲来,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暴风雨前夕的压迫之感。

  大明宫紫辰阁,裴俊正与崔小芙进行着朝会内容的确认,以往每年朝会的内容和流程,都是由裴俊或者崔圆自己拟定,但这次朝会裴俊却是破天荒地第一次与崔小芙商议。这不仅仅是因为崔小芙代表着越来越多人的声音,而且更主要地原因是,裴俊原本在张焕与崔小芙之间保持的平衡,开始有一点向崔小芙倾斜了。

  同时参与朝会内容确认的还有礼部尚书李勉和吏部侍郎裴佑,他们二人,一人为崔小芙的心腹,一人是裴俊的亲信。虽然他们只是陪衬作用,但他们的存在。却昭示着这次短会的严肃性和正规性。

  “这次朝会须三读兵部尚书张焕地任命、门下侍郎张破天的任命、中书侍郎裴伽地任命,兵部侍郎元载的任命、礼部左侍郎秦云晓的任命,免去尚书左仆射朱泚的一切职位……”

  重要的人事任免总是摆在第一位,裴俊照本宣科地读完裴佑所拟好的册子,这些人事变动早已是既成事实,崔小芙也已签过印,吏部也早已经下发任命。所谓三读不过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