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焕面前,牛僧孺是不会替任何人隐瞒,他毫不客气地道:“兵部四司十六名郎中及员外郎,每天能从早做到朝退的,最多不过五六人,大部分人都是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以后来露个面,拿几本文书便回府了,至于卯时三刻准时来的,除了元侍郎,其余一个也没有,元侍郎也睁只眼、闭只眼,任凭他们所为。”
“那你是不是也觉得上朝时间太早的缘故?”张焕不露声色地又问他道。
“非也!”牛僧孺向张焕行了一礼,便朗声道:“我大唐上朝时间自有定制,让百官早朝以示勤奋,且不说百年来前辈们兢兢业业,从不敢迟到旷朝,退一步说,就算上朝时间太早可修改制度便是,而并非个人喜好,想来便来、想走便走,恕属下妄言,此风由裴相国带头所开,他又一直放任不管,以前一两天能办好之事都要拖上七八天才做,而且不是个别人,几乎人人如此,若他再不严加管束,我大唐朝纲恐怕就会毁在这件事上。”
张焕点点头笑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各人自扫门前雪,咱们也不去管别人,你去看看元侍郎到了没有,若到了,就叫他到我这里来。”
牛僧孺答应要走,张焕却又叫住了他,“等一下,我还有一事。”
他沉吟一下,便对他微微一笑道:“你去吩咐我的马车和亲卫做出随时要接我走的姿态,我估计没错的话,有一个人应该会很快来找我。”
卷九 国乱 第三百四十二章 肃整兵部
“尚书,属下参见!”牛僧孺去了没多久,元载便在门外参见,他是刚刚才赶到,正准备喝口热茶,牛僧孺便告诉他都督为上朝之事发怒了。
对于上朝时间一事,元载知道张焕早晚会找他,但他也没有办法,各部监人人如此,兵部又岂能例外,就算是例外也不应是由他元载来管,他不过是个侍郎,还没有挑战这种官场陋习的能力。
半晌,门口开了,茶童向他嘘了一声,轻手轻脚地带他进了房内,张焕正在凝神写什么,见他进来,便放下了笔指了指坐垫道:“坐吧!”
元载坐下,他有些忐忑不安地道:“尚书可是为官员们上朝之事找我?”
张焕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明明知道今天是我第一天来朝房,却不约束部下,仍然任他们这般散漫,这是给我下马威吗?”
“属下怎敢给尚书下马威,属下早就给他们打过招呼,尚书这两天会入朝,我想他们也不是三岁孩童了,应该都心里有数,所以属下估计他们都回来,不过可能会晚一点,毕竟积弊已久,他们想早也早不了。”
说到这,元载偷偷看了一眼张焕,见他的脸色愈加阴沉,不由暗叹一口气又道:“尚书,此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立个公告,再处罚上几人,朝廷风气也就转了,毕竟不按时上朝是有违法度之事,没有人敢多说什么。我想裴相国也是很清楚这一点,可是他就是不管,尚书想过是什么缘故吗?”
张焕微微一怔,他确实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细想此事,元载的话从侧面提醒了他,张焕地脸色略略有些和缓了,他听出了元载语气中的无奈。这并不是他想逃避责任,而是此事牵涉过大。他不敢轻举妄动。
“你说什么缘故?”
“属下曾听到一件事,尚不能证实,或许和此事有点关系。”
元载沉思了一下便道:“听说三个月前太后在看一本漕运奏折时,对其中从江淮运粮的数量不满,便责令太府寺卿房宗偃觐见,但房宗偃却不在朝房,而是在家里。太后又命人去他府中召见,这样来来去去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结果就在这一个多时辰里,这封折子被中书省批了,等房宗偃见到太后时,这封折子已经形成牒令,下发到广陵郡去了,听说太后为此大发雷霆。欲办房宗偃荒怠朝务之罪,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说到这里,张焕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关键是太后的权力并没有明确定位,只是说参赞重大朝务,她可以阅奏折、可以问事。但奏折也可以不经过她的审批便能直接下发,这就是一个比较暧昧地方,裴俊明着不阻拦她行权,却用这种小伎俩来分解她的权力。
张焕不由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裴俊还有另外一个目地,他自己在府中办公,很多事情便可以直接在他府中处理,比如兵部之事、刑部之事,那些来禀报的官员也没有太多顾忌,这等于是将他地府第变成了朝廷的第二个权力中心。
从这件小事上张焕便看透了裴俊的本质。只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政客罢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不考虑这种事情的后果,在很多方面还是差崔圆太远。
张焕沉默了,这时,远方传来了‘当!当!’的钟声,这是卯时三刻到了,张焕立刻站起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元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吓得连忙跟了过去,张焕来到朝房大门,回头对牛僧孺命道:“你速去将所有已到的官员和从事都给我叫到大院里来。”
元载忽然明白了张焕地用意,不禁大骇,连忙低声劝他道:“尚书万万不可,此事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尚书此举无疑是与他们为敌,这对尚书获得百官的支持将极为不利,会将许多人逼向太后党和相国党,请尚书三思。”
“此事我心里清楚得很。”张焕阴沉着脸,冷冷道:“我就不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朝纲继续败坏下去,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这兵部尚书我不做也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