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眼睛半眯,注视着太子半天没有说话,很好!太子居然敢用这种口气对自己说话,是羽翼丰满了吗?怒气渐渐在他心中升腾,但一想到今天是除夕之夜,朱元璋便强压住怒气,换了个话题淡淡道:“你对朕封李维正为威海卫指挥使怎么看?”
朱标准备拼着被父皇责骂也要劝服他放弃株连计划,却不料父皇忽然转变了话题,他一时不明白父皇的用意,便小心翼翼答道:“儿臣以为父皇是在磨练他。”
朱元璋哼了一声便道:“没错,朕是想好好磨练此人,因为朕答应过将他交还给你,但朕不想把一个锦衣卫千户交还给你,而是要还你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朕时时刻刻都在为你考虑,可是你又为朕考虑过吗?你真以为朕是个嗜杀无度的人吗?”
朱标心中惶恐起来,他慌忙道:“父皇息怒,儿臣知道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朱家的千秋万代考虑,可是父皇这样也太累了,除夕之夜也在为国事殚精竭虑,儿孙自有儿孙福,儿臣恳请父皇能保重龙体,能像寻常父亲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朱标的回答有点不对题,但朱元璋的怒气却消了,长子从小就宅心仁厚,刚才那些冒犯之语也应是出于好意,他点了点头,便接着刚才李维正的话题道:“朕想磨练他固然是一方面,但朕其实还有更深的打算。”
他走到墙边,木杆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这次从海路运粮到广东赈灾给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来朕一直在焦虑北方边境驻军的军粮不足,这次从浙江海路运粮到广东,朕发现不仅快捷,而且沿途粮食消耗不足半成,可如果从陆路用民夫和大车运粮到广东,不仅损害民力,更关键是至少要消耗掉五成的粮食,朕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同样适用于向北方边境运送军粮,十几年来从江浙、湖广、四川远送了大量的军粮到北方,走的大都是陆路,这里面至少有四成是被路上消耗掉了,假如我们改走海路,那就能省下大量的粮食,也就使北方军粮陡增了近三成,这不就解决大问题了吗?”
朱标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其实这一直就是元朝从江南运粮到大都的途径,而且这个问题几年前便有大臣提出来了,只不过当时是谈及放海禁,结果被父皇一怒之下杀了,再没人敢提及此事,父皇显然是忘记了此事,朱标连忙赞道:“父皇高瞻远瞩,儿臣钦佩之至!”
朱元璋呵呵笑了,他对自己的发现颇为自得,其实他也知道这是元朝的运粮方式,只不过他绝不肯承认大明是在步元朝的后尘。
他又指着天津卫道:“粮食从京师走海路到天津卫,再走卫河进入大运河,最后到北平,一路畅通无阻,这样就不用朕再花大力气疏通黄淮运河,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节省了时间,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妨碍,那就是日益猖獗的倭寇,他们必然会袭扰运粮船,朕思量再三,为了早日打通海上运粮通道,大明就得改变平倭的策略,从单纯防御改为主动出击,几个月前,我广海卫二千水师便歼灭了五百倭寇,由此可见这些倭寇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这就是朕任命李维正为威海卫指挥使兼蓬莱千户的根本用意,他既然能在广东干掉五百倭寇,那也一定能替朕扫清多年袭扰我大明沿海的众多倭寇。”
此刻朱标的恍然大悟却是发自内心,他这才明白皇上父皇封李维正为威海卫指挥使的深意,竟是要建立海上运粮通道,他当即深施一礼道:“儿臣替李维正谢皇上的栽培。”
朱元璋微微一笑,他取出一对玉戒递给朱标道:“朕听说他今天得了一对孪生女儿,可喜可贺,这对戒指就是朕给他的贺礼,你替朕赏赐于给他,让他三天后便可出发前往威海,并告诉他,在海上打击倭寇,他有临机处变之权,如果他能替朕荡平倭寇,朕不仅会封他爵位,而且给他妻妾皆封诰命。”
“儿臣遵旨!”
父皇刚才已经表态他不是嗜杀之人,朱标就无法再提秦王党一事,他只得告退走了,朱标一走,朱元璋立刻下令道:“传令锦衣卫,罗子齐以受贿罪立刻处斩,其家人流放云南,此案就此了结。”
他最终接受了朱标的劝告,放弃了秦王党案,不过这并非是他心慈手软,而是他在酝酿另一件大案,一旦燕、代诸王羽翼丰满,新封十王能独挡一面,那时,就是他卸磨杀驴的时机到了,此时倒不宜妄动杀机,以免打草惊蛇。
……
大年初一,叶天明一大早便得到了消息,户部侍郎罗子齐昨夜以受贿罪被斩,其家人流放云南,一把高高举在他头顶上的铡刀悄然放下了,叶天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东宫派太监前来传话,太子将在正月初五正式召见他,同时来传令的太监悄悄告诉叶天明,听说太子准备推荐他接替罗子齐为新一任户部右侍郎。
叶天明不禁万分欣喜,同时他也明白这是李维正发挥了作用,皇上放弃秦王党案必然是太子劝说的缘故,他也为李维正的手段暗暗感到震惊,更由此知道了李维正在太子心目的地位极高。
就在他得到消息的同时,叶老夫人得知大童童生了两个小宝贝,便急不可耐地要前往李府去抱重外孙女,叶天明也一反常态,非但不反对,同时让妻子和小女儿苏童也一起去探望,就这样,祖孙三代三个女人乘坐了马车,带着仆役丫鬟,浩浩荡荡地向刘军师桥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