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了,亲兵带着卢策走了进来,卢策上前深深施一礼:“卢策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微笑着一摆手,“卢先生不必客气,请坐!”
卢策心中有些忐忑地坐下,一名亲兵端来两杯热茶,卢策手中捧着茶杯,不知该说点什么,杨元庆却笑道:“我记得好像见过先生,很抱歉,时间太久,我有点记不起了。”
杨元庆在担任幽州总管时曾经去过卢府三次,见了不少卢家的人,他印象深刻的便是卢楚和家族主事之人卢豫,其他人都有点记不清,这个卢策他只觉得有点面熟。
卢策欠身笑道:“大业七年涿郡防止疫病流行,殿下亲自带人送石灰来卢府时,便是我接收的石灰,殿下还有印象吗?”
杨元庆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想起来了,好像就是这个卢策,他呵呵笑道:“原来是故人!”
卢策又道:“这次太原科举,我们卢家极为重视,还专门派人去洛阳请示家主,家主说可以参加,就在我们商量准备派最优秀子弟前来时,罗艺却上门拜访,明确要求卢家放弃这次科举,哎!”
卢策叹息一声,“我们还不敢得罪罗艺,只能派几名偏房子弟前来,楚王殿下,我们真的很抱歉!”
“这没什么,我能理解,其实博陵崔氏也是一样,派了五名偏房子弟前来,他们也是担心窦建德的压力,我一直认为,态度是第一重要,卢家能派先生领队前来,这种态度就令人赞赏。”
得杨元庆夸奖,卢策很是得意,他捋须笑道:“殿下居然亲自来客栈拜访,可见对卢氏的关怀,我一定会转告二哥,也会报告家主。”
杨元庆此次前来,也不仅是来探望卢策那么简单,他有更深的想法,他知道这个卢策是卢楚亲弟,在卢氏家族地位颇高,负责家族的钱财收支,非常精明能干,在元弘嗣做幽州总管时,曾出任仓曹参军事,后来母忧去职,杨元庆便想让他成为自己和范阳卢氏的一座桥梁。
杨元庆沉吟一下,便笑道:“我们北隋的太府寺少卿一直空缺,缺乏一个合适的官员,我觉得先生很适合此职位,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屈就?”
卢策一愣,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府寺少卿,那可是从四品高官,竟然让自己担任吗?他看了看杨元庆,见他一脸严肃,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样子,他狠狠咬一下嘴唇,顿时从梦中惊醒,他确认自己不是做梦,心中蓦地轰然大喜,站起身向杨元庆深深施一礼,“卢策愿为楚王殿下效力!”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四十二章 长安科举
就在士子们举行游行请愿的同一时刻,在太原城西一处稍微偏僻的村庄里,一只苍鹰腾空而去,在天空盘旋几圈,振翅向西南方向冉冉而去。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内,一场关于科举的朝议正在进行,李渊原本考虑平定天下后再举行科举考试,收拢天下之才,但太原声势浩大的科举深深刺痛了他,李渊只觉天下之才都被杨元庆收拢而去,他有些沉不住气了。
“各位爱卿,朕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北隋能在刚立国之际便举行科举揽士,我们大唐却迟迟没有动静,朕考虑我们也应该举行科举,诚招天下之士,让天下英才为我大唐所用。”
李渊还有更深的一层想法,三子李元吉的潼关事件虽然已经渐渐平息,但那件事却给他的威信造成了沉重地打击,他急于挽回自己的信誉和形象,科举便是一个最好的途径,笼络士子,收买人心。
这时,裴寂出列启奏,“陛下,现在已是十月下旬,寒冬将至,此时举行科举恐怕很多士子都不会出行,臣建议明年春天举行科举,既然北隋叫秋试,那我们可以叫春试,臣以为,同样可以吸引天下士子来长安应举。”
裴寂话音刚落,刘文静便站出列道:“陛下,臣也想说两句。”
李渊对裴、刘两人的内斗已见怪不怪,作为一个帝王,两个重要大臣之间的矛盾,他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裴寂和次子世民走得很近,而刘文静则是太子建成的喉舌,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隐隐暗喻了建成和世民之间的矛盾。
自从弘农之败后,长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之间的矛盾已渐渐公开,当然这种矛盾并不是夺嫡之争,而只是一种政见不同,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李渊也没有过多干涉,他是帝王,自有帝王的考虑,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只要不危害到社稷,那么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存在,反而有利于他对帝位的控制。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李渊是希望他的朝廷中出现派系之争,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正从个人恩怨向派系斗争方向演变,李渊也是静观其变。
李渊点点头笑道:“刘爱卿请说!”
刘文静上前一步,提高了声音,同时也是对其他大臣道:“臣以为科举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虽然隋朝举办过几次,但事实上它受到了门阀世家的强烈抵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臣认为不能等到春天再考虑此事,圣上如果有心举行科举,那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只有准备充分,让科举深入人心,才会有千千万万士子响应,陛下,不可听裴相国误国之言。”
裴寂大怒,他怒视刘文静道:“刘相国,我说过现在不准备吗?我只是说春天再举行科举,并没有说现在不闻不问,当然要及早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