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有点嫉妒李渊对萧瑀的重视,萧瑀的到来,夺走他的不少利益,尤其李渊很多本来和他裴寂商量事情,都改和萧瑀商量,这让裴寂心中很不舒服,他总想找机会扭转这种局面。
这时李渊问到对付罗艺的办法,他立刻抓住机会上前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裴爱卿请讲!”
“陛下,臣很清楚,罗艺并非是真的投降我们,而只是想利用我们作为他抵御杨元庆的盾牌,事实上,我们在幽州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连官员也没有任命一人,更不用说军队的控制权,陛下,臣的意思是说,确实没有必要为一个虚名而付出太大的代价。”
“这是虚名吗?”
刘文静冷笑一声,出列道:“圣上也说了,这涉及到唐朝名声,罗艺毕竟已经投降了大唐,幽州已经是唐朝的疆域,世人皆知,假如我们为达成与隋朝和解而不管幽州,那天下人怎么看圣上?会说我们没有仁义,裴相国,这难道是冠上‘虚名’两个字,便可以轻描淡写地忽视它吗?”
“好了!两位爱卿不要再争论了。”
李渊对他们二人的内斗有点厌烦了,他脸色沉了下来,又问萧瑀,“萧相国可有方案?”
萧瑀沉吟一下道:“陛下不妨用换帅的办法,派一名大将去接管军权,同时把罗艺调回京城,那时罗艺的本来面目就应该暴露了,不臣的帽子就会落在罗艺的头上,而非陛下的不义。”
“好!果然高明。”
李渊连声赞许,姜不愧是老的辣,萧瑀果然没有令他失望,就这时,殿中少监宇文歆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张掖郡有紧急报告!”
“什么事情?”
李渊心中一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心中顿时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一名侍卫走进大殿,单膝跪下禀报道:“陛下,张掖郡八百里加急军报,福禄县守军发现了一支隋军,约三千骑兵,向西北方向去了。”
李渊‘啊!’地一声站了起来,他心中猛地想到了一个地方,‘敦煌郡!’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五十二章 死不瞑目
晋阳宫紫微阁内,记室参军萧琎匆匆走进了杨元庆的官房,沈春去了敦煌郡,记室参军只剩下萧琎一人,他每天整理机要文书,颇为忙碌,萧琎上前躬身施礼道:“总管找我有事吗?”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这是属下份内之事。”
“你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新的记室参军我打算让新科探花裴青松担任,他回闻喜县接妻女去了,应该明后天回来,你要多教教他,让他早点替你分担事务。”
“属下明白了,一定会全力教他。”
萧琎便是敦煌萧家人,他是萧茵茵的侄儿,跟随杨元庆多年,一直在军中处理各种文书。
今天杨元庆收到一封从玉门关传来的鹰信,基本上了解了敦煌郡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出乎他意料的是,杨大郎竟然站在敦煌旧族一方,严厉打压敦煌的江南士族,虽然这和杨元庆的期望相反,但他相信杨大郎的谨慎,他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需要安抚一下十八名跟随他多年的江南士族子弟,仅萧家子弟就有三人,除了萧琎外,还有两名萧家子弟在军中做事,就凭这一点,杨元庆也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沉吟一下,杨元庆又问他,“你和家族还有联系吗?我是说敦煌萧家。”
萧琎沉默了片刻,其实去年他还收到姑母萧茵茵的一封信,希望他能替家族想想办法,家族已经被逼得无法在敦煌继续呆下去了,萧琎一直没有回信,他也不知该怎么帮助家族。
“回禀总管,我去年收到家主的信,她说萧家在敦煌处境艰难,可能在敦煌呆不下去了。”
“然后呢?”
杨元庆又问:“后来又有什么消息吗?”
“听族弟说,萧家已经离开敦煌,举家迁往南郡,那里是我们的祖籍。”
杨元庆微微叹息一声,有些歉然道:“这件事我对萧家很抱歉,事实上李珠,也就是杨大郎,他依然是我的心腹,虽然他打压江南士族并非我的授意,但我确实忽略了你们家族的利益,还有谢家和沈家,你可以写封信给家主,替我转达对她的歉意,如果他们愿意来太原,我会好好安排他们,如果他们依然想留在南方,那么等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补偿他们,只希望他们能谅解李珠,他身负重任,有他的难处。”
萧琎连忙施礼道:“多谢总管关心,其实李珠将军也有分寸,他并没有伤害到萧家任何一人,只是抢走土地和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他们一定会谅解李珠将军,而且属下心里也明白李珠将军为何会选择敦煌旧族。”
杨元庆倒有兴趣了,便笑问道:“你给我说说,他为什么会选择敦煌旧族?”
“这还得从先帝说起,当年文帝决定流放江南几大家族时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准他们带着钱财前往,而且当时敦煌郡太守和驻军首领都是偏向江南士族,加上我姑母嫁给了军队首领,后来又嫁给新任太守,这便使得江南士族在敦煌愈加强势,但事实上,敦煌当地人并不喜欢江南士族,甚至仇视他们,因为他们用各种手段将敦煌本来就不多的耕地占据,同时也垄断了敦煌的贸易和店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