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个女人竟然跑去拦楚王殿下的车驾,为了保护王相国的名誉,楚王殿下便命御史台接手了此事,听说御史台从长安调查回来,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事情,是关于令郎!”
苏威这几句话如一把刀插进了王绪的心脏,令他彻底绝望,王绪明白了,杨元庆已经知道了儿子王凌在东宫文学馆为供奉之事,他脚踩两只船之事曝光。
王绪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在即将换相这个骨节眼上,这件事被抖出来,对他的影响何其之大。
但王绪还抱着一线希望,这件事就是苏威想要挟自己,还是杨元庆的意思,如果是前者,那么还有一线可以解决的希望,他和苏威可以谈谈条件。
王绪叹了口气,“苏相国,你就明说了吧!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可以谈一谈。”
“呵呵!王相国果然是聪明人。”
苏威遗憾地摇摇头,“我倒是很想和你谈一谈。只可惜我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来。”
“什么?”
王绪脸上一阵抽搐,“你在说什么?”
苏威将一本弹劾奏折的副本放在桌上,淡淡道:“你自己看看吧!看完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完,苏威站起身扬长而去……
王绪拾起奏疏只看了两页,便俨如一脚踏入了深渊,眼前一片漆黑,他知道自己的相位完了,杨元庆在这个时候把这件事抖出来,无疑就是想让他退相,现在是给他一个台阶,如果自己还不知趣的话,恐怕问题就严重了。
……
次日一早,王绪正式提出了辞呈,以能力不足为由,辞去相位,杨元庆三次退回他的辞呈,王绪又三次上奏,杨元庆最终批准了他的辞呈,改封他为赵郡太守,另封魏郡太守杨善会为刑部尚书,入紫微阁为相。
也在同一天,渔阳郡太守卢豫调入京出任内史令兼户部尚书,恒山郡太守崔弘元出任纳言,两人皆入紫微阁为相。
崔弘元是前涿郡太守崔弘升之兄,是博陵崔氏家主,在河北世家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样一来,苏威、杜如晦、崔君素、杨师道、杨善会、卢豫、崔弘元,这七人形成了新的紫微阁之相,号称‘新隋七贵’。
七名紫微阁新相国顿时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太原城内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七名相国的履历,谈论这次紫微七相的权力平衡。
裴府,裴矩书房内坐着几名重要的裴家子弟,裴世清、裴晋和裴青松,裴矩穿着一身细麻宽身蝉衣,神情轻松而悠闲,他不再担任相国,退仕回家,虽然告老,却没有返乡,依旧留在太原。
裴矩依旧在关注着朝廷时局的变化,没有了朝廷琐事缠身,裴矩便花更多时间考虑裴家的前途,在所有裴家子弟中,他最看重的是三个人,裴世清、裴晋和裴青松,他认为裴家的前途必然是系在这三人身上,他对三人充满厚望。
“这次紫微阁变化,崔弘元和卢豫入阁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楚王要笼络河北士族,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是河北两大郡望,他们入阁是众望所归,不过杨师道和杨善会入阁却出乎我的预料,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他的目光先向裴世清望去,“世清,你是长辈,你先说吧!”
裴世清因裴矩和裴文靖的退仕而被升为礼部尚书,虽然没有能入相,但也成为了核心高官,这便使得裴家没有被边缘化。
裴世清曾在大业年间出任鸿胪卿掌客,大业四年,率隋朝使团跟随倭使小野妹子出访倭国,回来后深受杨广赞誉。
在杨元庆夺取太原后,裴世清又四方出走,说服河东道南部各郡效忠新隋,立下了很大的功绩,被封为鸿胪寺卿。
裴世清和裴矩虽然同为闻喜裴氏,但他们同族不同支,他倒和裴青松同支,是裴青松的亲叔父。
裴世清微微欠身答道:“回家主的话,杨师道是隋室王族,他的入阁能安抚很多旧隋臣,另外杨师道又曾是五原郡太守,和楚王私交很好,加之他妹妹江佩华又是楚王侧妃,他应该是杨元庆的心腹,资历也足够,他入阁并不奇怪,倒是杨善会入阁侄儿不太理解。”
旁边裴晋接口道:“孙儿觉得杨善会入阁,会不会和弘农杨氏有关?”
裴矩沉思片刻道:“杨元庆虽然出身弘农杨氏,但这个时候他不会认自己的出身,否则他隋朝的旗帜就打不下去,杨善会此人为官正直,能力卓著,在洛阳朝廷很有威望,我倒觉得杨元庆用他为相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洛阳,招揽洛阳之臣。”
说到这里,裴矩看了一眼旁边的裴青松,见他嘴唇绷成一条直线,就害怕说错一个字的样子。
裴矩微微笑道:“青松,你怎么不说话,你跟在杨……楚王身旁,照理,你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楚王,难道你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裴青松咬一下嘴唇,心中很为难,这些事情楚王都对他和萧琎谈过,但他不想把楚王的谈话再翻说出来,他认为这是对楚王的不忠,但家主问他,他又不想说谎,令他心中纠结之极,他只能低头不语。
裴晋在一旁冷笑一声,“做了记室参军,连家族都不要了,哼!”
裴晋虽然做到大理寺少卿,但他对裴青松一直心怀嫉妒,他熬了多少年,才一步步走上来,这裴青松刚入仕就担任记室参军,让他心中极为不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