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利用了李世民这种惜战的心态,杨元庆的五万军便成功拖住了西线十一万唐军,保证了东线的大胜。
现在这盘中原大棋已到最后收官阶段,杨元庆也格外谨慎,他不能出任何意外。
就这时,帐外又有士兵禀报:“启禀总管,长渊县唐军再次向西北方向撤离,辎重只有千辆牛车。”
这个消息来得正是时候,杨元庆当即下令道:“命谢映登率五千骑兵火速赶往长渊县,务必夺取唐军大营。”
……
李世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和隋军决一死战,他率军进兵中原是来攻打洛阳,而不是和杨元庆决战,所以当听到杨元庆率领从盟津渡河的消息后,他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洛阳,退兵弘农郡。
攻打洛阳最早是李世民的建议,李渊最后下定决心,也是在他反复劝说的结果,如果李渊拿下洛阳是为了拔掉眼中之钉,打开唐朝东进大门,那么李世民要求攻打洛阳则是有着极深的政治目的。
他当然也想拿下洛阳,拿下洛阳能给他增加极大的政治筹码,但他也知道杨元庆一定会出兵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希望通过杨元庆出兵给朝廷施加压力,让父皇派兵来援助。
他心里很清楚,此时留在关中的军队,几乎都是太子派系,一旦父皇同意派兵,那肯定是派出太子派系的军队,他便可以趁这个机会吞并关东太子系的军队,彻底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李世民提出用倾国之兵来和杨元庆决战,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他当然不会冒险和杨元庆决战,一旦他把所有军权掌握后,他便会退回潼关。
但他没有想到父皇竟被李密东迁所诱惑,派李孝恭率襄阳唐军进军中原,这让他感到一种很大的压力,一旦李孝恭被隋军战败,那他的势力将遭受很大的削弱。
这个结果令李世民始料不及,他只得把懊悔压在心中,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没有说。
长渊县以西的官道上,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正缓缓向西北方向撤离,这是李世民率领他的八万主力西撤,他也得到了飞鹰传信,李孝恭的军队在仓惶南撤。
北面有李靖的六万军队尾追,南面有徐世绩的两万军队拦截,不用想他便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李孝恭必然大败。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没有必要再和杨元庆对峙,他必须保住自己的八万军队,这是他最后的政治力量。
但昨天又发生了另一件让他有些沮丧的事,齐王元吉连夜赶到了陕县军中,从常何手中接过了三万新军的指挥权。
李世民没想到会发生这种变故,这只能说明因为某件事,父皇对太子建成让步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使他夺取新军军权的计划成为泡影。
这时,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骑马而至,问道:“殿下,找我们来有事情吗?”
李世民沉吟一下道:“我想先率五千骑兵返回潼关!”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五十章 潼关内讧
长孙无忌一怔,顿时急道:“殿下,杨元庆在后面窥视我们,能否顺利退出弘农就在此一举,殿下这时离开军队,恐怕对军心不利。”
长孙无忌语气中微微有些不满,这段时间秦王很多事情都不和他们商量,昨天大军向陕县撤离,不料刚出发数十里便得到齐王抵达援军大营的消息,大军又仓促退回长渊大营。
今天一早,也是没有任何征兆,秦王便下令向潼关撤离,现在居然又想率军先去潼关,这便让长孙无忌有些忍无可忍了。
旁边房玄龄却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他是想赶在李元吉之前入主潼关,这倒也可行。
房玄龄笑了笑道:“无妨,杨元庆虽然在后面窥视,但他兵力不足,西线援军未到,不会冒险追击我们,殿下若想先去潼关,尽管前去,军队我们来统领,会随后赶到。”
长孙无忌这才明白过来,他心中很有些无奈,原以为太子和秦王之争不会影响到唐朝的军事行动,可事实上,影响相当巨大。
杨元庆只有五万军队,而秦王有八万军队,加上三万新军,唐军有十一万之众,如果能齐心协力,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击败杨元庆,但偏偏就是这种内部不和,导致最后无奈撤军。
这种憋在心中的郁闷使长孙无忌万般无奈,只得点了点头,“祝愿殿下一路顺利,早日入主潼关。”
李世民见两人都同意,便欣然道:“后面诸事便拜托两位了!”
李世民随即带上尉迟恭,率领五千精骑向潼关方向疾奔而去。
……
就在李世民大军离开长渊县大营约两个时辰后,杨元庆率领大队人马抵达已经空置的唐军大营。
此时这座占地数百亩的唐军大营已经被谢映登率五千隋军骑兵先一步占领。
当杨元庆大军抵达唐军大营时,谢映登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他连忙上前施礼,“卑职参见总管!”
杨元庆翻身下马,仔细看了一眼这座占地广阔的大营,除了战旗都被收走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连哨塔也依旧矗立在大营两边。
“有抓到守兵吗?”杨元庆问道。
“回禀总管,抓到一百余名士兵,还有一名唐军的仓曹从事。”
谢映登一挥手,“请把他带上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