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抗想到了杨广派人抓捕自己一事,他不慎重也变得慎重了,“好吧!就依先生之言,先将他们各自安置在城外驿站内,等问了杨谅再说。”
他立刻下令道:“天色已晚,先将他们各安置在城外驿站,就说我身体不适,改天再接见他们。”
……
两队使者,一队被安置在西面的桑干河驿站,另一队被安置在南面的笼火城驿站,双方都没有能够进城,而此刻,他们还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被安置在桑干河驿站的使者,自然就是杨元庆一行人,他们得到了李景的帮助,伪造了杨谅的书信,从军队中选了一个长得像孙耀武的士兵,又在灵丘找到一个北周宦官,一行人便乔装成杨谅的特使。
应该说杨元庆的计策并不绝妙,在杨广抓捕之策已经泄露的情况下,要想再抓捕窦抗着实很难,不仅困难,而且风险极大,一旦被窦抗识破,他们就会有性命之忧。
但杨元庆没有选择,他不可能因畏惧失败而回京城,他们只能冒险一行,见机行事,他们的计划是先进入幽州城,趁夜间抓捕窦抗。
但风险之事往往还会一波三折,就在他们准备进城冒险行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真正的杨谅使者到来,使他们的入城计划遭到挫折。
桑干河距离幽州城以西约十里,这是幽州最大的河流,直接流入渤海,也是幽州最重要的灌溉河,在河道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良田,三座石桥横跨在宽约五丈的河面上。
桑干河驿站便位于其中最大的一座石桥旁,三百多人将整个驿站全部住满,驿丞已经得到命令,必须好好招待汉王使者一行,他们耗尽全部食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伺候这帮态度傲慢的使臣。
房间里,杨元庆正不紧不慢地和驿丞聊天,驿丞姓王,就是幽州本地人,年约五十岁,拖家带口,就靠他那一点点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杨元庆直接赏给他两百吊钱,立刻使王驿丞热情高涨,恨不得把他所有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杨元庆。
“这么说幽州军队大部分都驻扎在城内,城外大营基本上都空着,是这样吗?”
杨元庆一边笑问,一边又将几十吊钱放在桌上,王驿丞见多识广,每天忙碌的事情就是专门和各种人打交道,当然知道有些话不能说,尤其是军队部署之类的机密情报,他怎么能随便告诉汉王的人,可偏偏他又知道这些情报,更要命是,他无法拒绝对方刚刚放上桌的钱,看那一堆钱的大小,至少是五十吊。
“这个……主要是因为一个月前下了一场暴雨,城外军营年久失修,毁坏了不少,半个月前,窦将军决定重修城外大营,所以大部分军队都临时搬进了城内,据我所知,城外军队大约只有三千人,不过军营估计也快修缮结束了。”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杨元庆又笑问道:“我听说窦总管有一名心腹幕僚,姓邵,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次,杨元庆竟取出一块黄金,大约重二两,放在桌上,黄澄澄的光泽将王驿丞的眼睛闪成一条缝,他不由干咽了一口唾沫,他正要回答,杨元庆忽然见手下甲三在门口向他招手,他便起身笑道:“驿丞稍等片刻,我马上就来。”
他快步走出房间,低声问:“什么事?”
甲三附耳对他道:“李子雄已经到了。”
李子雄便是杨广任命的幽州新总管,是杨素的老部下,负责收幽州之兵,杨元庆则负责抓捕窦抗,两人是互相配合。
杨元庆点点头,“请他到我房间稍候,我马上便到。”
他又走进房间对王驿丞笑道:“我们继续,刚才我们说到窦总管的心腹幕僚邵子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五章 关键人物
李子雄今天约四十余岁,从军二十五年,为大隋立下累累战功,他在开皇六年参加了平陈之战,是西路主帅杨素的心腹爱将,他尤其善水战,在荆州他率十艘大船用长竿击毁了陈朝的数十艘战船,立下大功,后来他被封为江州刺史,年初任期届满,回京述职,杨广登基时,他正好在洛阳探亲。
这次因杨元庆军中资历不足,恐怕难以服众,杨素便又推荐李子雄为幽州总管,接收幽州军队,杨元庆为裨将。
李子雄从相州北上,刚刚抵达幽州,便听说有两支汉王使者同时来到幽州,他便立刻猜到,其中一支使者队,必然就是杨元庆他们假扮。
李子雄心中很忧虑,两支汉王使者到来,很容易被窦抗识破,窦抗之所以不准他们进城,很明显是派人去找杨谅对质,时间拖得越长,危险也就越大,杨元庆怎么会想到冒充汉王使者?
这时,他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子雄一回头,只见一名高大威武的年轻男子走进房间,他立刻猜到这便是杨太仆的孙子了,不由暗赞一声,好一个英武将军。
杨元庆也看见了李子雄,见此人并不是那种高大威武的将领,身材只是中等,但他笑容显得很诚恳,非常具有亲和力。
临走前祖父杨素给他简单讲过这个李子雄,带兵打仗倒是其次,但他重新整编军队却很有一套,开皇八年十二月,隋军在长江上游俘获陈朝大将戚昕的八千军队,由李子雄进行整编,他只用一夜的功夫,便整编出六千精兵,给杨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接管幽州军,杨素立刻便想到了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