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说明乌图部是分兵两路,一路应该是士兵,负责吸引突厥追兵,以掩护阿努丽和妇孺从山涧逃走,李靖迅速估算一下时间,道士是五更时分看见他们,那么突厥追兵应该已经追过了山涧口,向西方去了。
李靖心中立刻担忧起来,驻扎在紫河堡的五千隋兵离这里并不是很远,只有一百余里,他们很可能会和两万突厥追兵遭遇,想到这,李靖心中焦急起来,他又问:“从这里到山涧北口还有多远?”
“不远了,还有七八里就能出去,你们可以顺着紫河一直走,出丘陵区后一路都是草原,估计你们要找的人也是顺着河流西去。”
“多谢了!”
李靖随即道:“赏他十两银子,放他走。”
士兵们放了道士,一名亲兵给了道士一锭银子,道士千恩万谢地走了,李靖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队伍加速行军!”
隋军骑兵队陡然加速,迅速向山涧北口而去。
……
七八里路程片刻即过,不多时,队伍便出了山涧,两边是低缓的丘陵,森林茂密,皆是莽莽的黑松林,还没有向西的路,隋军骑兵队无奈,只能沿着河床继续向西北方向快速进军。
大约走了二十几里,丘陵越来越低,很快便来到了紫河转弯处,只见眼前豁然开朗,远方没有了丘陵,而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紫河便是在这里大转弯,向西南方向流去。
而他们身后是巍巍武周山脉,在阳光的映照下,山势格外的高大雄壮,他们穿出的山涧已变成一条黑色细线,很难看清楚了。
“李总管!”
一名斥候飞奔来报:“我们发现了大片的马蹄印,有数万骑兵经过,沿着河流北岸西去了,大约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李靖心中盘算片刻,紫河堡离这里大约百里出头,如果加快马速,大约半天便可赶到,但他们行军已经一天一夜了,人马已极度困乏,这样赶过去,神算不大,可以让斥候先去探明情况。
当然,李靖并不是为了去营救乌图部的最后几千士兵,他们的目的是要歼灭这两万落单的突厥骑兵,如果这两万突厥骑兵被全歼,足以使突厥大军不敢轻易南下。
李靖立刻下令:“传我的命令,全军就地下马休息!”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九十三章 待君入瓮
沿着紫河再向西走百余里,山势便到了尽头,一直向西两百余里都不再有山峦,黄河就从中穿流而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战略隘口。
穿过这处隘口一直向南都是一马平川,对中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大业三年,杨广下令动员楼烦、马邑、雁门、定襄、榆林五郡的近百万民夫修建长城。
这段长城西起榆林,东到紫河的山势尽头,长约两百余里,拦住了这处战略隘口,而在这段长城的最东面,紧靠山势尽头处,便是紫河堡。
准确地说,紫河堡是一座军城,最早周长不到三里,紫河在这里穿城而过,在城墙上留下一个半月形的水洞。
杨元庆在歼灭刘武周后,下令扩建并加高加固军城,使军城的周长达到八里,成为一座小县城般的城池,长年驻兵两千人。
这次李靖出任代州总管,考虑到突厥军的即将大举南下,他下令将紫河堡增兵至五千人,紫河堡的五千守军担负着整个马邑郡西部的防御。
紫河堡的守将叫做薛韶,是隋朝大将薛世雄的侄子,也是薛氏兄弟的族弟,官任亚将,奉李靖之命镇守紫河堡。
这天清晨,当灿烂的阳光刚刚洒在紫河堡上,一队巡哨便带来了消息,一支乌图部骑兵正向紫河堡溃败而至。
这个消息使整个紫河堡的守军都戒备起来,他们纷纷奔上城头,手执长矛和军弩,目光略微紧张地向东北方向眺望。
主将薛韶的目光和士兵一样凝重,他知道最近会发生什么事,他来紫河堡之前,总管李靖反复告诉他,最近即将爆发一次大战,突厥人或许会如草原蝗虫一般铺天盖地淹没紫河堡。
尽管只是或许,但薛韶知道李靖向紫河堡增兵三千的用意,不是没有可能,现在乌图人败逃而至,那在他们身后会是什么?一群悠闲散步的突厥人吗?
很快,远方传来了闷雷般的马蹄声,一群队伍散乱的突厥人出现了,大约有两三千人,他们手执白色狼头旗,那是乌图部的旗帜。
逃兵离紫河堡越来越近,他们仓惶如丧家之犬,丢盔弃甲,战马吐着白沫,已如强弩之末,即将支持不住了。
在他们身后数里外,又是一支黑线出现了,那是黑压压俨如铺天盖地般的突厥骑兵,马蹄敲打着草原,大地开始微微震动起来,城上守军骇然变色,呜咽的号角声在城头不断吹响。
眼看乌图部士兵越来越进,离紫河堡不足百步,他们拼命的招手,恳求城堡守军放他们入城,一名郎将飞奔而至,紧张地向薛韶请示,“薛将军,怎么办,要开门吗?”
薛韶的心中十分为难,尽管他知道乌图部和隋朝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们是来依附隋朝,但他不知乞伏泊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是突厥人的诱兵之计怎么办?打着乌图部的旗帜,其实是突厥人假扮。
薛韶目光紧紧地盯住这数千败兵,这时,他忽然认出其中为首的将领,正是乌图部大将阿木图,上个月他陪同酋长阿努丽前去拜见刚上任的总管李靖,当时薛韶也在场,此时阿木图脸色惨白,后背上插着两支箭,眼看要支持不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