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是他的明谋,包括派军队南袭荆襄,也是为了把你逼回去,然后再西攻关中,又是为了把我的军队逼回去,说到底他就是用围魏救赵之策挫败我们的中原攻势。”
李世民又微微叹息一声,“问题是,我明明知道他的意图,却又不得不被他牵着鼻子走。”
李孝恭凝神思索片刻道:“我想圣上肯定也命太子回援了,其实只要太子军队回援,也就能挽回关中之危,如果你不回兵,拿下洛阳后继续占领中原,我想杨元庆也一时拿你没有办法。”
“孝恭的意思,是要我抗旨不尊?”李世民眯着眼问道。
“虽然抗旨不遵有点不妥,但只要你拿下中原,同时关中的危局也缓解了,然后你给圣上解释清楚,我想问题应该不大。”
李世民又摇了摇头,“这你就错了,抗旨不遵的后果很严重,父皇把军权看得比什么都重,如果我不听他的调动,抗旨不遵,就算关中危局解了,就算我拿下中原,他也绝不会饶我,会一步步剥夺我的军权。”
两人又沉默了,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便微微一笑,“或许我可以拖一拖,派五万援军缓缓而行,等关中的危局解了,我再写信向父皇请示,继续攻打中原,这样太子也抓不到我的把柄。”
“那隋军会答应吗?”
李孝恭又继续道:“既然他们已经战胜突厥,没有了后顾之忧,他还会容许我们占领中原?世民,你不要想得太乐观了。”
李世民冷笑了一声,“杨元庆即使击败突厥也必然是惨胜,他的军队已筋疲力尽,实力大减,哪里还有精力再和我们争夺中原,否则杨元庆也不会用奇袭关中的办法来逼我们撤军,现在是唐强隋弱,只要我们能咬牙顶住,那么中原一定属于我们。”
李世民对几个月前的中原大败一直耿耿于怀,那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父皇指挥失误,好不容易这次父皇准他全权用兵,那他就不会再走错一步。
他一定要把中原重新夺回来,就算杨元庆用围魏救赵之策,他也绝不让杨元庆就这么轻易得逞。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一十一章 意外发现
中午时分,杨元庆的军队抵达了咸阳,离咸阳城约半里,咸阳县城门大开,县令韦义节率领十几名官员出门投降。
韦义节是韦霁族弟,是韦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原本官任礼部侍郎,因刘文静一案被牵连,贬为咸阳县令,咸阳县内并无驻军,只有百余名老兵开闭城门,韦义节自知无法守城,又害怕隋军劫掠民众粮食,万般无奈,只得开城投降。
一名隋军士兵将韦义节领到杨元庆面前,韦义节这才知道竟然是楚王杨元庆亲至。
他心中惶恐,双膝跪下,将县令印绶高高举起,垂泪道:“咸阳开城迎接楚王殿下,恳求殿下看在不抵抗的份上,饶过咸阳民众,勿要伤民。”
杨元庆淡淡一笑道:“韦县令不用担心,我来关中不是为了杀民,相反,我是来赈济关中贫民,请起吧!县令印绶我不要。”
韦义节心中更加惊疑,咸阳官仓内有粮食两万石,难道杨元庆要开仓放粮吗?韦义节不敢多言,只得站起身道:“殿下请进城休息!”
隋军在中午攻打长安时,不少士兵受了箭伤,也正需要调养,他便点点头,回头对罗士信和程咬金道:“你们两人去把弟兄们安置好,切不可扰民,然后开仓放粮,赈济咸阳贫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受粮!”
“遵命!”
罗士信和程咬金同时行一礼,两人奔去带领军队入城了,杨元庆则在数百亲兵们的护卫下,来到了县衙,他也需要静下心来考虑下一步的策略。
县衙议事堂内,亲兵们迅速将沙盘拼成,杨元庆则站在沙盘前沉思不语,今天对长安城的骚扰,他可以肯定李渊要立刻撤军回援了,太子李建成这边必然会立刻回援,军队至少在五万以上,但李世民那边的军队会不会回援?
杨元庆担心是这个,他这次奇袭关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李世民施压,逼迫他撤军回关中,放弃对中原的攻占,但以李世民的才智,他必然会看透自己的企图,他会不会顶住压力,坚决不撤军回关中。
杨元庆凭直觉,他感觉李世民很可能会顶住压力,坚决不撤兵回关中,毕竟这是一次占领中原的机会,现在隋军刚打完突厥,河东腹地损失惨重,士兵们身心疲惫,确实无力再打一场中原大战。
李世民应该会看出这次机会,他不肯撤军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这样,又该如何应对这种不利局面?杨元庆负手绕着沙盘来回踱步,思索着对策,这时,程咬金兴冲冲走了进来,一进大堂便嚷道:“殿下,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杨元庆的思路被打断,他心中不悦,回头狠狠瞪了一眼程咬金,程咬金这才恍然惊觉,他吓得低下头,一声不敢吭,杨元庆哼了一声道:“这次就饶你,下一次再敢擅闯大堂,重责三十军棍!”
“是!卑职记住了。”
杨元庆这才收回思路问道:“发现了什么?”
程咬金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兴奋,他战战兢兢道:“卑职和士信开仓放粮,我巡视仓库时发现有好多长梯子,结实高大,都有三四丈高,非常适合攻城,我们不是没有带攻城武器吗?这些梯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