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轨说得是实话,现在朝廷上下都不安心了,整天聚在一处讨论时局,这些情况他很了解,不过他想听听民间的声音,听听普通民众的想法。
窦轨的抛砖引玉激起了两个老者的话题,韦姓老者叹口气道:“刚才我给陈老哥也说了,其实唐朝还是有希望,但要断臂才能求生。”
“希望?”陈老者冷笑一声,“那是你的想法,一个屡战屡败,连京城都被对方攻破的朝廷,希望会在哪里?你去长安各处打听一下,现在谁还说唐朝有希望,只知道内讧,整天争权夺利,民众的死活呢,谁管?粮价已经到了斗米一百二十文,太原才斗米四十文,当大家都是瞎子吗?”
陈老者的话语中火气十足,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窦轨听得心中不舒服,他连忙问韦姓老者:“刚才韦兄说唐朝还有希望,是什么希望,韦兄能不能说一说。”
陈老者见窦轨对他的话不感兴趣,心中郁闷,便一口口地喝着闷酒,韦姓老者慢慢品了一杯酒,这才慢慢悠悠道:“仁兄知不知道,现在唐朝真正的危机在哪里?”
“你说,我听着。”窦轨拎起酒壶给他倒了一杯酒笑道。
“现在唐朝最大的危机就在土地,均田制从去年就说要推行,可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没有任何消息,而据我所知,现在河东、河北和中原,都正在大规模推行均田制,一户人家平均能拿到一顷永业田,在丰州、灵武郡那边甚至还能拿到三顷,唐朝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官府手中没有土地可分配。”
“那巴蜀呢,荆襄呢,难道没有土地吗?”旁边陈老者不服气道。
“你还别说,还真没土地。”
韦姓老者得意洋洋道:“巴蜀、荆襄不像河北和中原这样经历过大规模造反混战,死的人太多,到处都是无主土地,所以很好分配,而巴蜀和荆襄比较稳定,土地都是有主,当地也有很多大地主,朝廷总不能夺了那边的土地给关中人吧!那会出现大乱。”
窦轨默默喝了一口气,他是当朝相国,这个问题当然很明白,其实他也知道,隋廷手中有大量无主土地,可以分给贫农以收买民心,这样就兵源充足,将士用命。
相反,唐廷手中无地,仅有的一点土地都分给了宗室皇亲,造成均田制推行不了,民心不附,士气低迷,怎么打得过隋朝?
韦姓老者又道:“现在唐朝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权贵手中夺取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激发底层农民保家卫国的士气,那么唐朝还有希望,否则指望权贵保唐朝,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只怕这些权贵已经事先投降了。”
窦轨已经听不下去了,剥夺权贵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简直是笑话,唐朝马上就完蛋,此时窦轨没有心情吃饭了,也没有心情跟这两个老者聊天,他摸出一小锭银子放在桌上。
“两位仁兄,家里还有点事,你们慢用,我先走一步了。”
两个老者见他付了帐,心情大好,起身相谢,“老弟是性情中人,以后有机会我们在细聊。”
窦轨拱拱手,转身下楼去了,他的马车停在酒肆门口,刚走马车旁,便听见有人喊他,“老爷!老爷慢走一步。”
窦轨一回头,只见他的管家骑着毛驴向这边奔来,窦轨停住脚步,片刻,管家奔上前,附耳对窦轨道:“老爷,大将军回来了,请老爷立刻回府一趟。”
大将军就是族兄窦抗,官任千牛备身大将军兼益州行台总管,窦轨微微一怔,窦抗怎么回来了,他远在成都,消息应该没有这么快才对。
窦轨立刻点点头,坐上马车吩咐道:“立刻回府!”
马车起步,向窦府疾速奔去。
……
窦轨的府邸位于崇仁坊,占地约八十亩,在长安也是一座有名的大宅,窦氏家族是关陇贵族的重要代表,他们祖上也是鲜卑贵族,在隋唐两朝都是极为重要的皇亲国戚。
唐朝的窦皇后便是窦家之女,窦抗的母亲便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姊万安公主,所以窦家无论在隋朝还是在唐朝都有着极重的地位。
外书房里,窦抗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他是在几天前听说了杨元庆率军袭破长安,他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了。
如果说唐军对隋军屡战屡败,那只是军事上的失利,还有挽回的余地,那么杨元庆率军袭破长安,那就是一个政治上转折点,那就意味着唐朝将全面陷入被动。
作为窦氏家族的二号人物,这个关键时刻,他怎么能再呆在成都过悠闲日子。
事实上,窦抗的军权已经被剥夺,作为益州行台总管,窦抗只管巴蜀的军队,但他上任不到一个月,齐王李元吉也来了巴蜀,把军权悉数夺走,窦抗成了一个闲人,他偷偷从成都赶来长安,也无人知晓。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随即门开了,窦轨走了进来,“二哥是几时回来的?”
“刚回来,这不急着找你吗?”
窦轨见他表情凝重,心中便明白了几分,他把门关上了,又问道:“你这时回来,李元吉不知道吗?”
窦轨非常谨慎,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渊必然会关注朝廷重臣的动向,尤其唐风监视尹贵平之事曝光后,众人更加小心。
窦轨不屑地哼了一声,“那个人除了玩女人就是打猎,没有什么本事,这么冷的冬天,居然跑到汉中打猎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