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杨嵘一千万个不情愿,但太子的命令他又不敢不从,他思想斗争反复,最后心一横,来到了杨元庆的帅帐前,早有亲兵拦住他,亲兵认出了他,也没有恶语相加,只是态度坚决地拒绝他的靠近。
“这里是军机重地,外人一概不能靠近,请回吧!”
杨嵘拱手道:“请你们转告楚王,就说杨嵘求见。”
一名亲兵点点头,“你稍等!”
他转身进帅帐去禀报了,不多时,回来对杨嵘道:“殿下说,请你先去父亲墓前结庐守孝三年,然后再谈其他事情。”
杨嵘心中蓦地一松,杨元庆不肯见他,这样最好,但又有一种深深的失望从他心中涌起,还是因为父亲,杨元庆不肯原谅他,居然要他去父亲墓前守孝三年,这怎么可能?
杨嵘心中沉甸甸的,转身回自己营帐去了,杨元庆却站在大帐内,远远注视着他的背影,不管怎么说,杨嵘和杨峻毕竟都是他的兄长,就算不用他们,给他们一个富贵也可以办到。
但杨元庆却不能容忍他们出卖父亲,要想从自己手中拿到富贵,他们必须向父亲请罪,在墓前守孝三年,就是最好的赎罪方式。
……
李建成一直在等待着杨嵘的消息,一名随从向李建成禀报道:“卑职一直远远跟着他,他在杨元庆帅帐前被拦住,有人替他禀报,回来后好像是拒绝了,他显得很沮丧,转身回来了,杨元庆不肯见他。”
李建成点点头,“他现在在哪里,会自己帐了吗?”
“好像是的,他很沮丧地回去了。”
“命他见我!”
不多时,杨嵘又来到了李建成的帐中,躬身施礼,“参见殿下!”
“怎么样,见到杨元庆了吗?”李建成笑眯眯问道。
杨嵘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殿下,我们心里有数,我们之间仇恨远远大于亲情,但凡有一点点可以挽救的可能,我们就去太原做逍遥王了,我们之间已经不是什么兄弟了,只是杀父仇人。”
“可是,你们父亲也并不是你们兄弟二人所害,当时是整个杨家一起决定投降,你们只是随众,把杀父的罪名安在你们头上,确实有点不公平。”
杨嵘被这个弑父的罪名压得喘不过气来,太子这番话让他眼泪流了下来,他跪下哽咽道:“殿下英明,知我和兄长的不白之冤。”
“那杨元庆怎么说?”
“他说让我们去父亲墓前结庐守孝三年,然后再谈其他事情。”
李建成笑了,“看样子,你们还是有被原谅的可能。”
杨嵘重重磕了三个头,“殿下对我们知遇之恩,我们兄弟铭记于心,只有用忠诚来回报,绝不会背叛殿下,请殿下相信我们。”
“我自然是信任你们,其实我只是想帮助你们兄弟,也罢!此事以后不提了。”
杨元庆不给他任何机会,李建成对杨嵘的作用也失去了兴趣,这时,他看见一名隋军官员匆匆向这边走来,李建成知道,这应该是初次会谈即将开始了。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二十八章 逼上绝路
夜色笼罩着长安城,乌云密布,空气中潮湿而寒冷,一场大雪眼看又即将到来,星月被遮蔽了,夜晚的大街也变得黑暗起来,不过由于隋唐间开始谈判,气氛也就没有了从前那般肃杀。
一辆马车在十几名随从的护卫下,无声无息地驶入了延寿坊,马车很小很普通,和满大街载客的马车没有区别,不过十几名随从却个个膀大腰圆,威猛不凡,这就预示着这辆马车主人身份的不平常……
延寿坊紧靠西市,也就是从前的利人市,是唐朝大宗商品的集散之地,但由于唐朝疆域有限,使西市的商业还远远没有恢复到隋朝全盛时的情形,店铺也只开了七成,商人也少了很多。
西市的商业惨淡也影响到了延寿坊,原本商人云集的坊内也变得有些冷冷清清,尤其在夜间,坊街上看不到一个人影,马车驶进了延寿坊,一直来到了西北角,在一座小宅前停了下来。
这座小宅占地不到两亩,一般而言,占地超过一亩叫宅,低于一亩则叫房,而三亩以下则叫小宅,是殷实人家的标志。
这座小宅是御医张秉直的宅子,张秉直今天约五十岁,为人木讷,不善耕耘官场,虽然医术高明,却一直不得重用,只能在药房做一个小小的炮药师,俸禄微薄,难以养家,所以他也偷偷地在晚上接些病人,补贴家用。
此时在客房窗外,一名妇人正躲在窗后偷听,妇人便是张秉直的妻子,四十余岁,嘴唇很薄,颧骨稍高,一双小眼睛里冷光森森,她给张秉直生了三个儿子,而成为张家功臣,加上她为人泼辣,心计极深,渐渐地又成了一家之主。
今天晚上,她的丈夫似乎时来运转了,有横财上门,妇人从门缝里清晰地看见,在客房的桌上摆着一盘黄澄澄的金子,至少有五百两之多,让女人眼睛都红了。
据说这还只是一半,而她丈夫低着头的窝囊样,看得妇人心中火起,恨不得冲进去将他的耳朵撕掉。
房间里,张秉直深深地低着头,他年约五十岁,长得小鼻子小眼,一脸劳碌相,在太医署混了三十年,依然是个小人物,连见圣上的机会都没有,不过他炮药技术极高,皇帝李渊和从前太后、皇后的药都是他一手炮制,但功劳却不是他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