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相国有所不知,殿下终于同意把我外放,出任南阳郡长史,这一天我已等待很久了。”
杜如晦一怔,忽然明白过来,心中涌起一股苦涩,“你……真想去地方?”
裴青松点了点头,“这是我的心愿!”
杜如晦心中叹一口气,只得拍拍他的肩膀,“不管怎样,既然有调动,总要给家主说一声。”
杜如晦提到家主,顿时使裴青松呆了一下,他忽然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这个消息家主未必会高兴,刚才喜悦的心情顿时又变得沉重起来。
杜如晦敲了敲门,“殿下,是我!”
“见来吧!”
杜如晦走了进去,只见杨元庆正在批阅第一份奏疏,他连忙上前深施一礼,“殿下辛苦了。”
杨元庆放下笔,“杜相国有什么事吗?”
“卑职想说说世子之事。”
杨元庆笑了笑,“你觉得我把儿子带来学政,不妥吗?”
“殿下的想法是不错,这样可以让世子见识一下政务,只是卑职觉得,一年时间太长了一点。”
杨元庆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便道:“你就直接说吧!到底有哪里不妥?”
杜如晦叹息一声道:“卑职只是觉得每个相国的治国方略都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相国选才偏重于世家名门子弟,有的相国又觉得应公平选择,偏重于寒门子弟,他们会把各自的想法灌输给世子,思路相左,而世子年少,卑职担心他可能难以接受。”
杜如晦说得很含蓄,他其实就是在提醒杨元庆,当心相国们各怀私心,误导了世子。
杜如晦的话倒提醒了杨元庆,这一点他确实没有想到,他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奏疏,不懂的地方问问相国们,这样也不是很影响相国的公务,他却没有意识到,相国们会刻意给世子灌输自己的理念,这倒是件麻烦事。
“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
杜如晦心中已有腹案,连忙道:“卑职觉得如果时间短一点,那影响就不大了,毕竟世子只是来长见识,不是真的来学处理政务,卑职建议三个月即可。”
杨元庆沉思片刻,终于点点头,“就依你的建言,三个月为限。”
这时,杜如晦迟疑一下又问:“殿下真的决定让裴参军去地方为官吗?”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有什么奇怪,沈春和萧琎都去了地方,张亮我也打算让他去谯郡,为什么裴青松不行?让他去地方磨练,对他更有好处。”
“那殿下有没有考虑让谁来接裴青松的参军职务?”
“我打算调褚遂良来出任记室参军,他这次赈灾青州饥民,干得很出色,能力很强,所以我决定调他入朝廷任职,张亮的空缺就让韦纶来接任。”
杜如晦虽然明白杨元庆调走裴青松的真正用意,但他却不好说什么,只能说是裴矩大意,做了不该做的事,引起了杨元庆的警惕,这算是一个警告吧!
“卑职没什么事了,不打扰殿下,卑职告辞。”
杜如晦刚要走,杨元庆却想起一事,从旁边棚架里抽出厚厚几大叠奏疏,足有三百余份,占整个奏疏牒文的八成以上,杨元庆笑道:“这些奏疏你们拿去商议共决吧!”
杜如晦有些愣住了,这是杨元庆在放权啊!
“殿下,这……”杜如晦有点不知所措。
“没什么。”
杨元庆笑了笑,把奏疏推给杜如晦,“主要这些奏疏太多了,我一个人处理不了,怕误了大事,大家一起帮我处理一下吧!”
杨元庆没有任何表态,这时杜如晦隐隐有些明白过来,有些话确实不能说出来,恐怕在扫平天下之前,都会遵从此例。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沉重打击
苏威牵着杨宁的手在紫微阁的长廊上慢慢走着,孩子尚未长大的小手给他一种温情之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孙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握着孩子的手了。
不过苏威此时想得更多的却是大隋的未来,仅仅一个时辰的交流,便让他看到了一种希望,俗话说,从小可以看大,一个人长大后的性格在他孩提时候便能看得出来。
杨宁和他父亲杨元庆完全不一样,他没有父亲那样强悍,那样独断专行,那样心狠手辣,杨宁则是温文尔雅,更加宽仁,更加谦虚知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仁君。
几乎每一个文官都渴望自己的君主是仁君,能宽以待臣,能善待臣民,使大臣不以言获罪,不会被廷杖羞辱。
苏威也是一样,尽管他已经垂老,但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得到杨宁的恩泽,希望苏家也能像裴氏一样,成为名门世家。
杨宁无疑就是他的希望,几乎整整一个时辰,他都在悉心地教授他,他恨不得自己担任少师之职,用他余生的时间来教授杨宁。
但他也明白,杨元庆不可能答应,苏威也曾经嫉恨后裴家,拥有将来的皇后和太子,这么强大的权力资源,但现在他不嫉恨了,他已经看出,杨元庆不会容忍裴氏一家独大。
打击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外围势力,实际上就是一种预兆,杨元庆要逐渐削弱世家的影响,确实,名门世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朝廷利益,而是家族利益,这在一个王朝的早期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到了中后期,这些名门世家就会成为朝廷的最大威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