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惊,他连忙在地图上细看,从隋军的潞河军港画一条路线出来,他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时,李世民一切都豁然贯通了,萧杜联军不过是个诱饵,李密真正的危险是在水路之上。
“不行!”
李世民当即立断道:“这件事要立刻通知李密,让他防范隋军从水路进攻。”
房玄龄叹了口气,“殿下,恐怕是来不及了。”
“这……”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他忧心忡忡道:“如果李密被灭,那隋军在东面就没有了牵制,下一步,隋军必将全部包围关中,先生,我们危在旦夕啊!”
房玄龄缓缓道:“或许还有一策,可以挽回大局,就怕圣上不肯。”
李世民略一沉吟,眉头皱了起来,“先生是说……出兵中原?”
房玄龄点了点头,“出兵中原,逼徐世绩回撤,这样李孝恭就能从后面进攻萧铣和杜伏威,挽回李密的颓势,或许李密就还能有一线希望。”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很难劝服父皇,但情况危急,他无论如何要试一试。
“那我给萧相国写一封信。”
……
十万隋军进驻延安郡,令长安也十分紧张,目前整个关中地区有驻军十五万人,除了冯翊郡的三万军和扶风郡的五万精兵外,长安城还有八万驻军,由李孝基统领,驻扎在灞上。
另外柴绍率领三万军队驻扎在上郡和北地郡,陇西郡和河湟一带还有两万驻军,二十万大军分布在关中周围,将关中防御打造如铁桶一般。
这天上午,早朝散了后,萧瑀便疾步匆匆向李渊的御书房走去,他是在昨天很晚才接到李世民的亲笔信,在信中李世民提到杨元庆很可能会从海路南下,袭击江都城,尽管李世民只是猜测,但萧瑀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以杨元庆喜欢走诡计的性格,他极可能会走这一步棋。
更重要是萧瑀赞成李世民的观点,东方的李密极为重要,保持三足鼎立,将有助于眼前的格局稳定,这一点萧瑀必须要向李渊说清楚。
萧瑀一路快走,走进了武德殿,不多时便来到了御书房前,他对门口当值的宦官拱了拱手,“请替我禀报圣上,就说萧瑀有急事求见!”
宦官点点头进去了,片刻出来道:“萧相国,圣上请你进去。”
萧瑀稍微整理一下衣帽,也略略理顺了思路,这才走进入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渊正和太子商议春耕之事,大唐各地严重缺少耕牛和马匹,地方官纷纷向朝廷求援,李建成的意思是,能不能暂时向军队紧急借一些马匹,春耕结束后,再把马匹还给军队,这让李渊很是为难。
毕竟十万隋军在北方兵压关中,要他为了春耕把军队马匹借出,这个恐怕不妥,李渊想了想道:“关陇都是冬小麦,春天不必耕种,就把关陇的耕牛和牲畜集中送去汉中和巴蜀,保证那边能及时插秧,你看这样行不行?”
李建成道:“或许我们可以向西蜀的羌人买一些黄牛,解燃眉之极,父皇觉得如何?”
李渊想了想,笑道:“这倒也可以,如果能问他们买到一些马匹,那是最好不过了。”
“儿臣可以让蜀中官员试一试。”
就在这时,萧瑀快步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萧相国有什么要紧事吗?”李渊柔声问,他一直很看重萧瑀。
萧瑀不敢说李世民写信给他,尤其李建成在场的情况下,最好回避李世民,他连忙道:“回禀陛下,微臣昨晚考虑,萧杜联军攻打李密,极可能只是诱饵,微臣可以断定,杨元庆已从海路出兵,从背后攻打魏军,陛下,魏军危矣!”
其实李密的重要性,李渊也知道,众人在朝会上讨论过,有了李密在东方牵制杨元庆,隋军不敢全力攻打唐朝,这一点已是共识,李渊也微微叹了口气,“就算如此,恐怕也来不及通报李密了,从长安赶去江都,最快也要二十天,那时战役恐怕早已经结束了。”
“陛下,还有办法挽救!”
“什么办法?”李渊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警惕地看了萧瑀一眼。
“陛下,我们可以出兵中原,逼南阳郡隋军退兵,这样荆王之军便可以从后面攻打萧杜联军……”
“不可能!”
不等萧瑀说完,李渊便毫无商量余地的摇了摇头,“我放弃这么利益才和隋朝才签了协议,我绝不可能毁了协议,让杨元庆再抓住我们的把柄。”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八章 暗斗不息
萧瑀没有想到圣上竟然回答得这么坚决,他也有要费一番口舌的心理准备,可是这么断然拒绝,还是让他没有料到。
萧瑀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无比失望,他其实明白圣上的心理,圣上从骨子里惧怕了隋朝,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一纸毫无约束力的契约上,现在要他撕毁契约,出兵中原,他怎么可能答应?
李渊阴沉着脸,萧瑀的建议让他极为恼火,让他出兵中原,这是一个相国说得话吗?
当初为达成这个协议,唐朝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现在居然轻描淡写地要出兵,早知如此,还要签这个协议做什么?
李渊的怒火充填于胸,他沉着脸一言不发,旁边太子李建成却明白父皇的恼怒,他柔声对父皇道:“父皇,萧相国急迫的心情也可以理解,李密确实很重要,如果能救他,我们当然可以行动,但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李密,比如派人去送信给他,让他留意海上的动静等等,但像萧相国所说出兵中原,儿臣也不赞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