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民夫都很安静,呆在营帐里,等待着隋军的安置,今天整个矿场都停工了。
但杨元庆感兴趣地并不是这些,他要的是铁矿,他催马来到几座大仓棚前,里面都是堆积如山的矿石,大部分是铁矿石,但也有几十万斤黄铜矿石。
这时,丰州兵铠司曹何钧翻身下马,奔进仓棚中,他拾起矿石仔细查看,片刻,他拿着一块矿石出来,对杨元庆施一礼,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道:“总管,这里可是宝山啊!这些铁矿石的含铁量至少在六成以上,杂质很少,可以炼出上好的精铁,极为适合制作兵器和铠甲。”
“很好,这些矿石要尽快运回丰州。”
望着堆积如山的铁矿石,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头对众人道:“那刘迦论辛辛苦苦开采了数百万斤铁矿石,连生铁的影子都没见到,便被我们夺走,我很想知道他的表情如何?”
众将领轰然大笑,杨元庆一摆手,对几名校尉令道:“组织这些民夫,用缴获的战马,尽快将铁矿石运到河边!”
“遵令!”
几名校尉跑去招呼士兵,杨元庆又对裴行俨道:“刘迦论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大举来争抢矿山,你要多派斥候,掌握他们的动向。”
裴行俨躬身施礼,“卑职明白!”
安排完矿山的琐事,杨元庆回头对军官们道:“诱饵已经抛出,下面该我们出手了。”
他调转马头,带着大队骑兵向县城方向疾奔而去。
……
关内北部的延安、盐川、雕阴、朔方、榆林等郡,以及弘化、灵武和五原的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不利用农耕,一直便是中央朝廷用来安置内附少数民族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各部族数十万人。
在中央朝廷强大时,这些稽胡平静而本份,没有逾规之事发生,可一旦中央朝廷软弱或者中原大乱,这些胡人中的贵族便开始野心勃勃,兴风作浪,掀起造反风潮以抢掠汉人财富,杀戮汉民。
刘迦论便是一名匈奴贵族,在大隋各地开始爆发造反之时,他也认为时机来临,开始聚集本部人马造反,又联系其他民族的首领,力量迅猛发展,短短数月,拥兵便达十万,他自称皇王,以延安郡和雕阴郡为据点,率军在关内北部大肆抢掠杀戮,一个个村庄毁于他们的铁蹄之下,除了一些比较大的城池没有陷落,关内北部数郡,几乎都被他的军队占领。
和其他造反者一样,刘迦论最大的困扰便是装备落后,极度缺乏兵甲武器,因此,获取生铁,打造兵器便是他们的燃眉之极。
两个月前,刘迦论命大将刘鹞子率军三万去抢夺被白瑜娑占领的赤岭矿山,一场恶战,他们最终赶走白瑜娑,夺下矿山。
就在刘迦论引颈盼望铁矿石即将运来时,一个噩耗却传来,矿山被隋军夺走,他们辛辛苦苦开采了两个月的几百万斤铁矿石全部被隋军夺走。
刘迦论暴跳如雷,他怎肯白白给隋军做嫁衣,在接到报告的第二天,他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向矿山猛扑而来,他要将胆敢抢夺他矿山的隋军踏为齑粉。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十八章 血腥镇压
在占领矿山两天后,来自丰州的一千余艘平底大船抵达了盐川郡,除了部分船只运载了粮食外,其余皆是空船,前来接运铁矿石。
民夫迅速地搬运矿石上船,一支支斥候队深入延安郡和雕阴郡去探查消息。
然而就在这时,刘迦论率领六万大军杀向矿山的紧急情报送到了杨元庆的大帐。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正背着在一幅关内地图前来回踱步,他刚刚收到一封裴矩的来信,信中告诉他,杨广并没有对丰州动武的意图,也没有清洗朝官中的山东士族,换句话就是说,杨广暂时默认了他的拥隋自立。
杨元庆很清楚杨广被迫妥协的原因,并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他既然可以发动百万大军两征高丽,他就有魄力发动大军来围剿丰州。
根本原因还是政治上的问题,杨广不可能再对关陇贵族下手的同时,再清洗山东士族,还有南方也出现了问题,政局开始变得不稳定,杨广应该也意识到了危机,所以只能说,他是暂时顾不上自己,一旦他将中原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调头对付自己。
对他杨元庆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必须要趁这段宝贵的时间积极备战,扩张势力,扩大防御圈。
尽管魏征劝他用关陇的人力,占山东的土地,但并不等于他的军队就不能踏入关内,恰恰相反,他必须将势力南扩,必须要把战场放在外围,他不可能在自己的丰州内和围剿他的隋军作战,那样会毁了他的根基。
如果隋军来围剿,他们之间爆发的激战只能放在盐川、朔方、榆林或者灵武郡,而绝不可能在五原郡。
这次率军南下,杨元庆不仅仅是要夺取矿山,同时也要将势力渗透进关内,跨境剿匪就是最好的借口。
“禀报总管,紧急情报!”帐外响起士兵的禀报。
“进来!”杨元庆迅速把思路收了回来。
报信兵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将一份红色情报呈上,红色表示情况最为紧急。
杨元庆接过情报打开,果然是刘迦论大军来袭,比他预料的还要猛烈,六万大军,估计是刘迦论是要连同县城一起踏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