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溃逃终于爆发!
而就在这时,杨元庆的三万精锐骑兵已经出现在五里外,望着冲天大火,杨元庆下达了命令,“堵住城门,不准城内军队逃走!”
三万骑兵发动了,铺天盖地向榆林城扑去,俨如夜空中翻起的滚滚闷雷。
……
天渐渐亮了,一队队刘武周士兵从城内出来投降,十几名大将和刘武周的臣子跪在杨元庆面前,为首大将潘纶将刘武周的人头高高举起,“刘武周暴虐不义,残害马邑民众,我们皆忍无可忍,今斩下他人头献给总管,愿为总管效力!”
杨元庆笑着安抚他们,“我知道你们都是忠义之人,跟刘武周也是迫不得已,我之所以不进攻,就是不想让马邑郡成为千里赤野,你们大多是马邑、雁门豪强,希望你们能替我安民,我也绝不会亏待你们。”
众人大喜,一起高声道:“愿替总管安民!”
这时,一名报信兵奔来禀报,“启禀总管,宋金刚的军队已经南撤了,他留了一封信给总管。”
士兵将一封信呈上,杨元庆拆开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愿去太原之南,为总管牵制北上之军。’
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宋金刚果然识时务,他取过刘武周人头,交给旁边亲兵校尉,“用锦匣装好,派人去江都献给圣上!”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二十一章 谁为主将
杨元庆东征的消息是通过太原城的鹰信传到了长安。
此时薛举的大军已经退回了天水郡,李渊用三千两黄金向薛举赎回了被俘的刘弘基、慕容罗睺和李安远三人,长安得以稍安,而从洛阳甚至江都逃回的骁果及关陇贵族子弟纷纷抵达关中,仅逃回的官员就有上百人之多,连独孤震也率领独孤家族逃了回来。
李渊喜出望外,他任命独孤震为尚书右仆射,任命韦津为纳言,所逃回的官员皆授予官职,一概任用,世人皆颂李渊为宽厚长者。
关陇贵族全力支持李渊,各大家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独孤家族便向李渊献粮两百万石,钱三千万吊,使李渊府库丰盈,兵精粮足,而上万骁果的逃回使李渊的军力得以加强。
此时他在关中的兵力已达二十万之众,其中关陇子弟便占了一半,加上河东和太原的八万军队,他的大军已近三十万,势力强大,在众官的一致要求下,李渊正式将他的军队改为唐王军,简称唐军。
他命柴绍率三万军在浅水原筑城,屈突通为副将,负责防御北路,又命次子李世民为西路军元帅,窦抗为副帅,两人率军五万和薛举对阵,而李神通说服了西凉李轨,两军结盟,李轨派三万军南下金城郡配合唐军对付薛举。
李孝恭虽然在浅水原被薛举击败,但他却率三万军在上洛郡大败乱匪朱桀,收复了上洛郡,派重兵把守武关,李渊遂命他为南路军元帅,率五万军入汉中巴蜀。
就在李渊四面出击,凯歌连奏之时,一个让他无比恐慌的消息传来,杨元庆亲率重兵东征,出现在马邑郡。
武德殿内,李渊坐在地图前已经快有两个时辰,尽管他此时势力强大,但他骨子里却害怕杨元庆,他一直把杨元庆视为他的大敌,如今杨元庆率军东征,他立刻想到自己的老巢太原,杨元庆东征,攻打太原将不可避免。
该怎么应对杨元庆的强势东征,怎么样才能保住太原,此时,李渊终于相信了次子世民提醒他的话,杨元庆入关中的意图是拖住他的军队,杨元庆的真正目的是东进。
不过就算相信也无可奈何,他现在根本就无力顾及河东和太原,他四面出击,能够调集的富余军队只有五万人,而且这五万人还要拱卫长安,除非是把南下巴蜀的李孝恭军队调回来,可这也不现实,如果他放弃巴蜀,就会被萧铣西梁军抢先占领,而汉中巴蜀各郡都表示愿意效忠他,这又是他承受不起的代价。
李渊心中忧虑之急,这时,一直在旁边陪同他的长子李建成小声道:“父亲,孩儿认为形势还没有那样严重,也不用太过于操心。”
李渊看了儿子一眼,“说说你的理由。”
李建成因为上次判断杨元庆入关中的原因失误,他心中着实有些不安,他一直不敢多言,只因为父亲的焦虑让他心有不忍,才终于出言相劝。
“父亲,孩儿认为杨元庆刚刚和突厥大战,损失严重,他要防御丰州和灵武郡,他不可能派太多的兵力出征,现在得到的消息是他只带了三万人,这就证实了孩儿的判断,就算他剿灭刘武周,获得不少兵力,但刘武周军队的战斗力要弱得多,实际上,我们在兵力上并不比他弱,又有太原坚城之利,孩儿认为,关键是要选好将帅,父亲应该着重考虑这一点。”
李渊点点头,长子说得有道理,他又问:“你认为谁为主将比较稳妥?”
“孩儿建议屈突通为主将,他防守能力较强,而且杨元庆也对他颇为忌惮。”
李建成提到屈突通,李渊的眉头微微一皱,便问建成:“何以见得杨元庆对他有忌惮?”
“父亲忘了吗?屈突通在大业九年被任命为关内诸郡总管,率五万军进驻延安郡,整整两年时间,杨元庆不敢动他,直到去年雁门之围,屈突通才撤去,这不符合杨元庆的强势作风,只能有一个解释,杨元庆对他颇为忌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