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长丰的亲兵们见主将被杀,眼睛都红了,百余人一起向伍云召杀来,伍云召以一敌百,勇不可当,片刻便将杀翻了一地敌军,这时,从城中冲出数百骑兵支援而来,剩下数十名士兵见势不妙,纷纷向两边树林中逃去。
远处,李世民骑马急追而至,问道:“敌军主将何在?”
伍云召用枪一指地上的尸体,“已被末将所杀!”
“城内情况如何?”李世民又问道。
“基本上已无抵抗。”
“很好,传令点燃烽火,告知长安!”
李世民率五千军奇袭了位于长安故城的联军后勤重地,一万留守军队除了数百人被杀以及逃走外,其余九千余士兵全部投降唐军,李世民缴获了粮食近三十万石和数十艘货运船只,各种兵甲、武器、箭矢等物资不计其数。
夺取了后勤重地,断绝关陇联军粮食供应,无疑是从后颈狠狠劈了独孤怀德一刀,将领们互相指责,推卸自己的责任,使联军队伍陷入混乱之中,而此时联军内部也开始走向分裂。
侯莫陈家族、赵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三家一起发难,指责独孤怀德部署不力导致后勤重地失守,要求独孤怀德立刻辞去主帅之职,但于家和元家都反对独孤怀德辞职,都认为这并非他的责任,三方各执一词,吵成一团,最终不欢而散。
入夜,后勤重地失守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军营,加上联军缺乏攻城武器,攻打长安无望,军心开始动摇,士气十分低迷,而大将们还在到底要不要撤退这件事上争论不休。
而这样,李世民的六万大军已悄悄从四面包围了关陇联军,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第1192章 关中危机(四)
关陇联军驻营在长安以西五里处的一片高地上,占地约三千余亩,分布着数千顶大帐,大营四周修建了营栅,分布着十几座哨塔。
侯莫陈家族和赵氏家族的五千军队负责镇守西北角,而司马氏家族的一千军队则部署在西南角,夜晚,一名唐军斥候混进了联军大营内,找到了侯莫陈军队的驻地。
侯莫陈家族的军队有三千人,在所有家族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独孤家和元家,统领这支军队的主将是侯莫陈铎的侄子,叫做侯莫陈安,也曾在隋军中出任过武勇郎将。
不多时,他的亲兵将李世民派来的斥候领进了大帐,斥候担心跪下行礼,“奉秦王殿下之令特来送信!”
斥候将一封信呈上,侯莫陈安接过信问道:“现在秦王殿下还在长安故城吗?”
“已经不在了,现在就在大营数里之外。”
侯莫陈安吃一惊,他连忙打开信细看,这才知道六万唐军已经将他们包围,即将在今晚发动总攻,他愣了半晌,连忙问道:“殿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信中不明说?”
“启禀将军,殿下是怕我被抓住,信落到独孤怀德手中,所以不能在信中明说,由我来口头传达殿下的计划,大军将在今晚三更时分从将军这里突破,杀进军营,希望将军能配合。”
“那我该如何配合?”
“很简单,在三更之前,需要将军撤掉营栅,填平壕沟,殿下说最好能把大帐撤掉,然后将军的士兵在左臂上扎一块白布,以示区别,如果将军的手下士兵能在大营内制造投降声势,殿下说会再记功一次。总之就一句话,希望将军全力配合唐军攻营,受降所有士兵。”
侯莫陈安心中有点不解,如果要受降全部士兵,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围而不攻,等十天半个月后,大家都自然投降了,似乎秦王殿下非常焦急,昨晚才偷袭了长安故城,今天就要攻克大营,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去偷袭长安故城?
侯莫陈安当然不会了解李世民的心思,他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只管回答行还是不行,侯莫陈安便点了点头,“那就一言为定,今晚三更时分,以火箭为号,我助殿下一臂之力!”
侯莫陈安随即派士兵出去借口巡哨,将唐军斥候送了出去,侯莫陈安沉思良久,便对亲兵道:“速去请赵将军和司马将军来见我!”
……
侯莫陈安当然不知道唐军为什么一天也等不下去,今天李世民得到情报,张铉增兵十万并御驾亲征太原,这让李世民心中焦急起来。
李世民知道从前周军对太原围而不打,是因为周军要利用太原和并州牵制唐军,现在随着巴蜀和河西战役结束,张铉御驾亲征,这实际上就是要夺取太原了,怎么能不让李世民心急如焚?
太原能否守住李世民并不在意,但一定要把屈突通和大军撤出来,李世民这才决定当天晚上便攻打联军大营,而不再等他们粮尽后自己投降,他等不了那个时候了。
深沉的夜色中,李世民站在距离联军大营数里外的一座山丘上远远注视着黑黝黝的大营轮廓,他神情十分严峻,对于击溃这些联军他没有任何顾虑,他深深担忧太原的境况,屈突通能否守住太原?太原城内的各路势力会不会也像关陇联军一样自谋打算?
现在连关陇贵族也开始造反,那么还能指望并州的士族依旧心向大唐吗?显然不可能,外有二十万大军压境,内有世家们心怀叵测,紧靠屈突通一人,太原怎么可能还守得住?
现在李世民唯一寄托的希望就是周军还没有在离石郡驻军,再利用民船、皮筏和缴获的货船,在离石郡和黄河上开辟一条通道,让太原的唐军能撤出来,尽管希望很渺茫,但李世民还是决心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