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这么办,我等将军的消息。”
……
高君雅率领数百士兵一路南下,在太原郡和西河郡交界处遇到了正班师返回的李渊,高君雅已先一步得到消息,李渊令侄子李孝恭以及刘弘基、长孙顺德三人在介休县训练两万降军,他自己则率原部返回太原。
这时,李渊也得到了消息,高君雅来了,李渊心中不由冷哼一声,此人到来,必和那两万降卒有关,他心中也有说辞,便笑道:“请高将军来见我!”
不多时,高君雅被领到李渊面前,他上前抱拳行礼,“卑职参见李公!”
“高将军不必多礼。”
高君雅翻身上马,和李渊并肩而行,笑道:“恭喜李公剿灭毋端儿,再立大功!”
李渊淡淡一笑,“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胜之不武,高将军不用再恭维我了。”
“毕竟是五万多大军,两倍于李公的军队,打胜仗也不容易。”
高君雅话题一转,便回到正事上,“听说李公并没有全部解散降卒,而是留了两万余人,这是为何?”
李渊虽然早有准备,也没有料到高君雅问得如此直接,他心中暗骂一声,依然笑呵呵道:“那两万人都是西河郡本地人,由于西河郡山高谷生,极容易产生匪患,所以我接受了西河郡王太守的提议,留这两万人为西河郡民团,一旦有匪患苗头,他们便可以直接扑灭。”
“原来如此,还是李公考虑得周全,只是两万民团是否太多了一点?”
“两万民团确实多了一点,但我们也要考虑长远一点,去年发生了雁门事件,我们谁没有料到,但由此可见,突厥已经开始兵指中原,一旦突厥大军南下,我们并州首当其冲,作为太原留守兼河东讨捕使,我肩上责任重大,不得不未雨绸缪,多准备一些民团,一旦突厥大军,也不至于束手无策,高将军说是不是?”
李渊此事处理得极为圆滑,先是把责任推给西河郡太守,是应西河郡太守的要求,他才留下两万人,其次是民团,并非正式军队,你高君雅不能擅自扩军的大帽子盖在我头上,再其次是为了抵抗突厥可能的入侵,连天子都差点落在突厥人手中,你不能说突厥人肯定不来,所以一环扣一环,令高君雅哑口无言。
“李公果然高明,考虑得长远,卑职佩服!佩服!”
高君雅干笑两声,却无言以对,虽说如此,但他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李渊并非是奉密旨扩军,按照事先他和王威的约定,高君雅连夜派人去给王威送信,两天后,一名信使带着王威的八百里加急的告密信向江都方向疾奔而去。
第552章 紧急求援
大业十三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雁门之围使杨广的权威进一步削弱,杨广的信心也空前低落,龟缩于江南,使天下各地豪强野心勃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势力扩张。
河北地区扩张最迅猛的势力并非窦建德,也非高士达,更不是渤海会,而是悍匪卢明月。
卢明月由于长期呆在上谷郡,和魏刀儿、王拔须等乱匪争夺有限的资源,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
但在去年春天,卢明月勾结魏刀儿手下大将宋金刚,利用结拜兄弟的机会毒杀了魏刀儿,吞并魏刀儿的军队和粮食,将王拔须的军队逐出上谷郡,使他得以独占上谷郡,有了资本的卢明月决定南下扩张,他抓住了河北各郡军队前去雁门勤王的机会,一路向南扩张,攻城掠寨,所向披靡。
卢明月一口气夺取了恒山郡、博陵郡和赵郡、襄国郡、武安郡等五郡,官员纷纷投降,官仓粮草悉数被他夺取,拥兵二十万,在攻下魏郡后卢明月自封魏王,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西部之王。
去年秋天,休整了数月的卢明月再次野心勃发,他分兵两路,命大将军宋金刚率五万大军守住魏郡,他自己则率十万大军屯兵汲郡内黄县,兵指黎阳仓。
内黄县西靠永济渠,正好位于邺郡、汲郡和武阳郡三郡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邺郡是卢明月的都城,而武阳郡是张铉的势力范围,另外隋军在黎阳仓有驻兵一万人,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黎阳仓有粮食五十万石,布帛、军械、铜钱不计其数,一直被各路乱匪所窥视。
卢明月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内黄县以东的旷野里,军营延绵十几里,声势浩大,一杆高达十几丈的木杆上挑着一面金边黄底大旗,左面是一个巨大的‘魏’字,右面则是一个‘卢’字,这是卢明月的王旗。
在大营中间一顶占地五亩的大帐内,卢明月站在一幅地图前出神,旁边站着他的军师姚铠,姚铠曾是幽州都督郭绚的幕僚,罗艺在占领幽州后,怀恨姚铠曾经和郭绚谋划对付自己,便想杀掉姚铠,吓得姚铠连夜出逃到上谷郡,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便投靠了卢明月。
卢明月早就认识姚铠,知道其颇有才华,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替他出谋划策,正是得到姚铠的建议,卢明月接受隋朝官员投降,才使得他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便占据了一半河北土地。
和所有的乱匪一样,卢明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扩张太快,粮草后勤跟不上,导致他军队不时侵民夺粮,军纪涣散,被各郡豪强和普通民众仇视。
所以姚铠一再劝说卢明月夺取黎阳仓,收敛军纪,从长远打算,卢明月也接受了姚铠的劝说,新年后不久便开始考虑夺取黎阳仓的方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