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他们看到赤红色的钢水不大的功夫就变成一条条的钢坯,在钢铁厂的铸造车间,各种形状和用途的钢件和钢板被不停的被生产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彻底的服气了。
这几个人原本都是相当傲慢的。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炒钢的绝技。他们从来没产生过,可以把钢化成钢水直接加工的想法。即使有人想过这个点子,在开炉炼钢的条件下,也做不到把钢融化成钢水。
其实,王书辉自己也没把那八个四五十立方米的小高炉放在眼里。在现代社会,那都是早就被大量淘汰的极端落后的东西了。王书辉买了将近二十个四五十立方米的小高炉,每个炉子售价还不到一千元。
倒是小型的给学生教学实践用的小型炼钢马丁炉没有地方卖的。现代的小型炼钢炉都是电炉子。王书辉要的那种技术落后的,汉阳铁厂水准的炼钢炉的按比例缩小版的设备,只能到相关的生产企业去订做。那几个小型的马丁炉,倒是花了王书辉不少的钱。
焦炭厂,是土法上马的。明朝末年不存在环保问题,而是工业化不足的问题。所以,王书辉没有上马那种高大上的炼焦设备,也没交给技术员和工人对他们来说还相当复杂的炼焦工艺。而是直接领着建设兵团开展土法炼焦的工作。
所谓土法炼焦,实际上,明朝的砖窑工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环境保护的问题,土法炼焦在现代中国,明面上被严禁,但是在事实上还是到处都是。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直接加热部分)。
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间接加热部分)。高温燃气流(800c〉则夹带着未燃尽的煤裂解物——化学产品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一天,焦炭成熟。
简单的说,就是把可以用来炼焦的煤经简单洗选,堆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池子里,池子四周顶底都用耐火砖密封,让后点燃,经一段时间把煤气全部烧完,不再冒烟,就炼成焦炭了。
从1620年十月份开始,到1621年三月。在死掉了近五百人,伤残一百多人的情况下,王书辉终于在江北村工业基地建起了一个小型的炼钢厂。这座小型炼钢厂的日产量稳定在五到八吨上下。
到了这个时候,王书辉大批量生产锅驼机的先决条件终于达到了。明朝本土工厂的实用蒸汽机即将投入生产。
第九十六章、吞噬人命的工业化 1
王书辉最近的心情不是很好。要为几百条人命负责,绝对不可能是个可以心安理得的事情。
他知道,让完全没有基本的工业化概念的古代人,用生命,为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工业化中国的梦想买单,是很不人道的。但是他深刻的知道,哪怕需要用明末中国一半的人命,来满足中国工业的需要的话,他也绝对是毫不犹豫的。对他来说,这些中国工业化先驱们的付出,绝对是值得的。
甚至就王书辉本人来说,如果有必要的话,自己也可以付出一条胳膊一条腿,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来买单。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一切。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大的王书辉知道,建国后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工业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就以他长大的那座兵工厂来说,从建国到九十年代,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座兵工厂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爆炸,死亡人数在三千人到五千人之间。
至于那些因为操作事故丢掉胳膊,炸掉腿的老工人们,更是无数。
王书辉就亲眼见过在工厂里,因为工伤导致残疾的老工人们。他听过无数的因为操作失误或者因为精神疲惫,导致伤残的事件。最让他恐怖的,就是兵工厂的硫酸池子的事故。据他所知,不小心掉到硫酸池子里尸骨无存的工人,就在两位数以上。
新中国的重工业的建设,是用人命来奠基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凭借着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工人,在苦难中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才建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你要是随便问一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种工厂,在建国初期付出了多少人命的话。每一个工厂,都会给你提供一个,可以让现在的那些公知母知们张牙舞爪的数据来。
可是,没有这些工人们的付出,没有伟人们几十年来的坚定不移的努力工业化,中国就不可能真正的实现富强和繁荣。中国就是依靠着这些老工人们的付出,就是依靠着无数的人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的。
那些只知道卖嘴的公知母知根本不知道,要是靠着那些投机倒把,给利益集团溜须舔腚,以卖房子谋得巨额财富,在各种媒体上自吹自擂的资本家,中国人现在可能还都留着辫子呢。
对于王书辉来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个必然的事情。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除了满清中后期和所谓民国的军阀混战时代,那短短的一百多年之外。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从他自身的经历而言,他就是生长在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强国宝座的时代里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依靠穿越门这个金手指,组织出一批农民造反者,用先进的武器打倒满清、农民起义者和明王朝,重新建立起一个封建王朝,那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