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辉本来其实也知道,越是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就越低下,生产力水平越低下,老百姓的日子就越凄惨。可是,这短短的几个字,浓缩着多少鲜血和尸骨,那是王书辉这样的现代人所无法理解的。
王书辉从来也没觉得,自己给明朝末年的复兴会工人们提供了什么了不起的生活。几套衣服,三顿能吃饱的饭食,正常的住所,基本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王书辉觉得,都是他这个管理者必须提供给工人的东西。
可是,这些廉价的东西,却能够收获工人们真心的忠诚和敬爱,这真的是王书辉所想不到的。
其实,从发现时空门到现在,王书辉一直在努力的寻找一种真实感。因为,作为一个现代人,古代农业社会里的一切,都给王书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像以前工委会代表们说的那些类似于“把命送在复兴会手里也不冤”,什么“死了也能落一口好棺材,死的值了的话”,王书辉还一直以为是,那是他的那些学生们对他的安慰之词呢。
直到今天遇到了这个钱大宝。王书辉才深刻的感到,再怎么繁重,再怎么枯燥,再怎么对于很多人都违反常识的工作,只要这些劳动能够换来相应的报酬,劳动人民就不会嫌弃这样的工作的。因为相对于外面那个活地狱来说,在复兴会的工厂里,毕竟还能保证他们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王书辉,一直对于革命导师说的,革命的火种就蕴藏在群众中的话半信半疑。毕竟,经济的高速发展,隐蔽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在明朝末年这个时代里,革命的火种,真的在劳动人民中间熊熊的燃烧着。
ps:万历六年,大庙山民起义。
万历十四年,河南滑县起义。
万历十六年,蕲州、黄梅起义、安徽刘汝国起义、太湖起义。
万历十七年,李圆郎起义、福建柯守岳起义。
万历十九年,张守清起义。
万历二十二年,凤阳府王自简起义。
万历二十八年,吴国佐起义。
万历三十二年,福建吴建起义。
万历三十四年,河南永城起义。
万历三十九年,保定农民起义。
万历四十三年,河南、山东农民起义。
第一四八章、简单逻辑 3
“利益意识”、“道德意识”、“阶级意识”,王书辉在复兴会总部的一个会议室里的黑板上,写上这三个名词之后,就沉默的坐在椅子上思考起来。
这次下工厂搞调研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像上一次到农村进行调研一样,这一次的工厂调研,给王书辉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
作为一个想的多的人,每次接触到一种新的情况之后,王书辉都会脱离开实物,进行思想上的思索。他现在想的问题看起来有点天马行空。
他觉得,工人钱大宝和复兴会干部陈封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干部陈封对事物的判断,遵循的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工人钱大宝对事物的判断,遵循的也是一个简单的逻辑。
陈封的观点是:两个侮辱女工的干部,背叛了复兴会,背叛了老百姓,所以他们是坏人,所以他们该杀。
钱大宝的观点是:王老爷给他吃给他喝,给了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所以王老爷是好人,所以他要给王老爷卖一辈子命。
无论是陈封的观点,还是钱大宝的观点,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识。陈封的观点里,背叛复兴会,背叛老百姓,这其实是一种利益意识。钱大宝的想法中,给他吃给他喝,给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利益意识。
最后,根据这个基本的利益意识,他们最终产生了一个道德意识:坏人要被杀掉和好人应该效忠。
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工人钱大宝和干部陈封的想法是没有错误的。即使是在几百年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过,想明白了怎么回事的王书辉心里,还是相当的不痛快的。因为这和他的希望相差的太大了。
王书辉穿越到了明末,虽然他从来也没和任何人提起过。但是,他真心想要做的事情是革命。
拉起一竿子人来,弄个借口,把老百姓忽悠住了之后,揭竿而起,把现政给推翻了,自己掌权。就不叫革命。
革命,是革命者用先进的理论,教育人民,组织人民,领导人民,武装人民,最终推翻落后的反动政权。然后,革命者还要领导人民,建立一个更先进,更进步的国家组织。这才叫革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人类的历史上,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主义,能够叫做革命,有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名词。同样的原因,社会主义推翻了资本主义,能够叫做革命,同样有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名词。
王书辉寄予厚望的工人阶级的代表钱大宝,他精心培育的学生,复兴会干部陈封,这两个人用现实告诉王书辉,无论是作为新事物的明朝末年的工人阶级,还是王书辉用唯物主义思想精心教育的学生,都没有产生先进的思想意识。
他们的头脑里,对于事物的判断,仍然在遵循基本的利益意识和道德意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