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辉心里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他还是一方面重奖了工艺研究局的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工人。给工艺局、钢铁厂和机械厂的所有工程参与者,提了一级工资和一级职称。另一方面,王书辉又专门的抽调人手,成立了火炮工厂。
工艺研究局已经把整个火炮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部总结和归纳了出来。后面就是火炮工厂逐渐按照工艺流程,把火炮生产稳定下来的事情了。
最开始,准备到松滋县开展抗旱救灾(占地盘闹革命)工作的王书辉,是不准备带目前看起来比较累赘的火炮的。但是,一想到那些乡下的地主大院儿,王书辉还是决定带一个连的炮兵,三门复兴一式火炮(格鲁森37毫米山炮)和两门复兴二式火炮(格鲁森57毫米山炮)一起出发(费了半年的功夫,总共每种炮才生产出来五门)。
王书辉这次前往松滋县,目标是很明确的。他就是准备开辟第二个根据地。目前枝江县的工作,已经到了瓶颈阶段了。想要产生长足的进步,需要的不是王书辉在那里催促,而是需要大家按照制度长期的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王书辉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借着这次荆州长江段地区闹旱灾的机会,实现根据地的扩张。他要把枝江县的情况,在松滋县复制一遍。
出发前王书辉先是给各个工厂下达了命令,要各工厂准备一套相应的人手出来。在这之后,他又给机械加工厂下了命令,让他们生产出钢铁厂、水泥厂等企业需要的生产设备来。
当然了,王书辉也不指望他们生产出来的玩意,能和自己从现代社会拉回来的高档货相比较。有一定的质量和规格差距都是允许的。至少现在看来。炼铁用的小高炉,机械加工厂生产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书辉让复兴会的各个部门都开始准备出一套相应的人员来。他自己则从复兴军抽调出两个刚刚完成训练的新兵营和一个炮兵连。经过了近十天的准备,带上相应的物资之后,部队开始从复兴镇出发,向松滋县开进。
王书辉的底气是比较足的。因为时空门的进化。他已经具有了哆啦A梦一样的能力了。时空门现在已经可以在两个时空之间,按照王书辉的要求随意的定点展开。所以,在物资方面,王书辉是没有什么太大压力的。
不过即使如此,为了应付前期的救灾需要,部队还是携带了大量的辎重。
行军这个事情。特别是领着新兵进行远程行军,真的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所谓新兵,指的是复兴军新吸收的,刚刚完成三个月新兵训练不久的士兵。这次王书辉带领的光复军第九营和第十营的士兵,是复兴会吸收的淮北地区因为饥荒导致的灾民,和一部分灵璧、黄埔地区因为黄河决口造成的灾民。
因为两个营的士兵都是安徽人。所以在复兴军内部,他们也被私下里称为淮兵营。
王书辉是不会讲安徽方言的。但是,因为淮北、灵璧和黄铺都属于皖北地区,讲的都是中原官话。所以,虽然也有很多沟通障碍,但因为他们在净化营和培训营已经呆了半年,在新兵营也呆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这将近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使用的都是普通话,这让他们的普通话还都可以。至少王书辉能够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
王书辉个人觉得,这批安徽兵,是他接收的难民里最为吃苦耐劳的。其实你想想也应该能想的明白,1621年淮北地区闹饥荒,1622年,饥荒还没有结束呢,仍旧是淮北周边的灵璧、黄铺地区就遭遇了黄河决口。能在连续不断的两次根本无法抵抗的灾难中生存下来的人,对于生命的看法会非常的真实。
所以,王书辉在给这批新兵上课的时候(每一批新兵第一个月的思政课、文化课和军训王书辉都要亲自上)。他发现这批新兵是他带过的新兵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训练成果最好的一批。这就是他没有带其他的老兵,而是带了这两个刚刚结束新兵训练没多久的营的原因。
从王书辉听到后队的大炮陷在坑里的消息。到他骑马赶到出事位置的时候,大炮已经被战士们拖拽了出来。
王书辉看了看重新被套上炮车的两匹骡子,情不自禁的挠了挠头。在他的印象中,湖北地区并不能算非常南方的地带。但是,本地区的牲畜还是非常的缺乏。作为军用牲畜,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复兴军总不能用牛来拉炮车吧。
他抬头往队伍的后面看了看,那些运送辎重的四轮马车用的也是骡子。
早晨七点钟从复兴镇出发,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王书辉才领着队伍到达了江北工业区。
实际上,复兴镇和江北工业区是有直通的水泥马路的。但是,王书辉出于锻炼队伍长途行军能力的考虑,他是带领大家从一条绕远的土路走过来的。
整个队伍里,除了士兵,骡马和车辆之外,还有大约两百条左右的狼狗。部队刚刚已进入江北工业区,因为工厂里的大量噪音,狼狗就开始叫唤起来。
王书辉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立即下令部队在绕过工业区,直接向江北村码头前进。
江北码头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全水泥的码头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江北码头,是建立在长江航道上一个水流相对平缓的港湾内的。整个码头,共有十条水泥结构,长度在一百米左右的渡头。其中最先建成的三条栈道是水泥和石块结构,后建成的七条栈道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