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顾君恩对于松滋士绅们的不识时务是非常不满的。他在复兴会半年多时间,已经知道了王书辉的行事风格。这个人讲究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其满门。”的原则。
和王书辉接触了半年多,顾君恩隐隐约约的有一种感觉。他觉得王书辉并不是对地主有什么个人的不满。他发现王书辉对于地主,是一种更让他觉得恐惧的态度:王书辉好像并不把地主们当成人来看待。
他觉得在王书辉眼里,地主士绅们好像都是猪狗畜生一样的东西。死了几个工人,王书辉会揪心拉肝的心疼。但是杀掉地主,王书辉表现的好像如同杀几只鸡一样平静。
王书辉对于普通老百姓表现的像个救苦救难的菩萨一样。对于那些流民,和那些农民的孩子们,王书辉关心照顾的无微不至。而对于地主士绅们,王书辉却认为,对他们进行灭门好像是个非常平常的事情。
顾君恩就亲眼看到王书辉教训执行“清缴流匪,清除地主,建立基地村”计划的干部们。王书辉对一个营长说:“地主这种反动存在,不仅仅说把他本人杀掉就完事了,我们必须要坚决的把他们连根清除。他们的老婆,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对人民的掠夺和压迫,但是他们本身,却是在享受这些掠夺和压迫的成果的。”
“你看那些小孩子觉得可怜,下不去手。那我问问你,这些小孩子,难道不是喝着人民的血,吃着人民的肉长大的么。你可怜地主崽子,你就不可怜无数因为饥饿贫困而死去的劳动人民的子孙么!”
顾君恩当时听了王书辉说的话,有一种好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的感觉。他很难把这个平静的要求干部们对地主斩草除根的人,和那个在日常生活里,对工人们亲切和气,对流民们关怀备至,对干部们平易近人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顾君恩联想起每次王书辉提到地主绅士们时,那种平静的眼神,很难想象在这个手人中,会有多少个地主士绅被举家屠灭的。
到了松滋县之后,顾君恩还希望松滋县的士绅们能够有些眼色,不要自己找死。没想到这群土棍,居然主动进攻了正在救助灾民的复兴军战士。在那个时候,顾君恩就知道,王书辉已经把手按在了屠刀的刀柄上了。
即使如此,顾君恩还士希望王书辉能够网开一面,采用不那么暴烈的手段对待松滋县的士绅们。本来他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是他还是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坏人”的观点。出乎意料,居然有几个干部赞同了他的观点。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书辉才决定,给这些松滋县的地主一个机会。
看着旁边坐着的顾君恩脸上一副兴奋的表情,王书辉在心里发出一阵阵冷笑。
王书辉知道,反动派之所以是反动派,就是因为他们死不改悔。
他深信,松滋县的地主们,会给所有的战士和干部,做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的。
第一六二章、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1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1622年·王书辉·《复兴会的土地政策就是土地革命》
王书辉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次的土地赎买谈判,来教育官兵。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土地赎买谈判,能够教育一下顾君恩本人,让他认清现实。
实际上,通过对顾君恩的接触,王书辉觉得,在古代人里面,像他这样比较真诚的读书人是很少见的。
虽然王书辉接触到的古代读书人总共才只有三个,一个牛金星,一个宋献策和一个顾君恩。但是,在这三个人里,王书辉觉得牛金星权力欲很重,但是实际能力和他的权利欲却不匹配。而宋献策这个人,他表现出来的那种积极,有很强的投机味道。三个人当中,只有顾君恩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很有点实事求是的意思。
最少,顾君恩这个人在和王书辉的接触中,从来不讲废话、蠢话和假话。别说一个古代读书人了,你让一个现代人做到这一点都不是很容易的。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王书辉把和松滋地主们的交涉事宜,交给了顾君恩来处理。这不是说王书辉故意的为难顾君恩,而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整个复兴会上下,即使以前有能够和地主官僚们打交道的人,如朱微妏的那几个舅舅。可是在复兴会坚定的阶级教育下,现在的复兴会上下,对于地主们的看法,普遍也只剩下仇恨了。
所以,现在能够出面代表复兴会和地主们进行接触的,也只有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这三个人了。而宋献策和牛金星都不在,现在可以承担这个任务的就只有顾君恩。
听到王书辉向他介绍的任务安排,顾君恩心里一方面对王书辉能够接受自己的劝告感到高兴。而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能不能把这件工作完成下来,充满了不安。
说起来,最了解地主阶级的人,只能是地主阶级。顾君恩虽然从自己的出身来说,对于被王书辉灭门的地主们感到怜悯。可是,同样作为地主阶级,顾君恩又是最知道地主阶级是多么短视和贪婪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