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对于年产钢七亿吨的现代中国来说郧阳地区的钢铁资源没什么意义。可是对于年产钢在1627年勉强达到七十万吨的复兴党来说,别说是年产钢铁二三十万吨的钢铁企业了,就是年产钢铁二三万吨的钢铁企业,那都是复兴党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书辉才会亲自带领了一大批复兴党工业系统里成熟的钢铁企业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大量的工矿设备来到郧阳县。
从1619年开始到1627年,经过了九年的发展和建设,目前复兴党在工业建设上最成熟最拿手的项目就是建立钢铁厂了。
从位于枝江县的设计产量十万吨实际年产钢铁八万吨的第一、第四、第六钢铁厂,位于松滋县的第二、第五钢铁厂,位于荆州地区的第三、第七钢铁厂,位于武昌地区的第八钢铁厂到目前复兴党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庞大的,位于大冶地区的第九钢铁厂,这些近现代化的钢铁厂全都是复兴党工业建设部门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
而且从1624年复兴党开始建设第六钢铁厂开始,因为复兴党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复兴党的钢铁厂建设就开始实现了自我复制,不再依赖王书辉从现代通过时空门运输过来的钢铁厂设备了。
更主要的是,经过了九年多的实践积累,复兴党的钢铁厂建设,彻底的摸透了王书辉按照苏联战时工厂建设总结出来的,边建设边生产的工厂速建模式。
就以郧阳县的钢铁厂建设来说吧,复兴党的工业设备和几千名成熟的钢铁生产建设兵达到郧阳县之后,因为当地基建部门已经组织了刚刚接受训练不久的,由陕西流民组成生产建设兵,完成了初级的基础建设和生活设施建设。所以,复兴党的钢铁生产建设兵入驻营地后的第二天,大量的设备就已经在刚刚完成地面平整的工厂厂址上开始安装。
而铁道建设方面,也在复兴党的正规铁道生产建设兵到达之前,新组建的铁道生产建设兵,就按照设计图纸,完成了矿区到厂区铁道铺设前的基建准备。等到正规铁道生产建设兵到达之后,就开始按照规划,在矿区和厂区之间按照图纸铺设工程铁道。
也就是说,采矿场的基建和设备安装,铁路的基建和设备安装,钢铁厂的基建和设备安装,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共同进行的。按照复兴党在郧阳地区的工业建设指挥中心的计划,基本上等到正规的工厂建设和工人生活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同时进行的设备安装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等到接受了全面培训的工人进入工厂后,复兴党第十钢铁厂的第一炉铁、第一炉钢差不多就可以在基建和设备安装完成之后的第一时间出炉。
而在此之后,在完成了试运行,第十钢铁厂可以生产出合格的铁轨以后,复兴党的北方铁路生产建设兵团,就会开始铺设从郧县到襄阳和襄阳到荆州的两条铁路。
另一方面,王书辉也准备在湖北和陕西交界地区建立一个大型的军事基地。这个军事基地存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接受和改造从陕西逃亡到湖北的流民。另一方面,也是要防备已经愈演愈烈的陕西造反势力对湖北地区的进攻和破坏。
———————————————————————————————
第四一八章、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 2
一个可以驻扎两千人部队的营区,其实并没有多大。
在现代社会,两千人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团左右的规模。差不多两三栋楼房就全安排下来了。倒是这个团相应的装备和设施的占地面积要宽广一些。
就说那些负责部队运输的各种车辆之类的吧。各种卡车、通讯车、供水车和各种后勤车辆,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工程车辆甚至作战车辆,都会满满当当的占据很大的地方。
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驻地规模也很大。可是这倒和车辆设备没什么关系。
复兴党对汉江油田的开采和生产还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复兴党的石油冶炼厂还在规划和设计中。复兴党的石油生产建设兵还在培训和教育中。而复兴党的柴油发动机的生产,还处于完全对王书辉提供的实物、模型、数据和图纸的研究和分析中。
所以,现阶段指望复兴党新组建的西北第一军团有着一大堆的机械化设备还不现实。目前的复兴军整体上还是一支骡马化的近代军队。连蒸汽拖拉机和各种蒸汽机械设备,也都只能用在后勤基建方面。
因为郧阳地区刚刚招募的生产建设兵数量不足,所以,整个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营地建设,还需要第一军团自己承担。郧阳方面对于军队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个大撒把的状态。给第一军团送来了两千个刚刚完成了体检和换装的流民生产建设兵之后,郧阳方面就彻底不管第一军团的事情。
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驻地其实并不是湖北省省内,而是陕西、河南和湖广交界的商南县西平镇。
要是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的话,西平镇其实属于大明的陕西行省。但是因为这个地区,包括整个商南县都属于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山脉纵横民生凋敝的三不管地区。所以,四千多人归属不明的武装力量进驻西平镇,居然没有惊动任何地方官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