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和他的手下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战壕战。他们也完全理解不了近现代战争。可是他智力又不是不正常,他自然能够明白,复兴军的这种防御工事,很明显是某种人为的防御性的安排。要是复兴军的阵地上站了一大堆人还好说,可问题是,所有人都躲进了战壕和工事的复兴军阵地上是一幅静悄悄的荒无人烟的状况。
对于张献忠和他的手下们来说,这种况状实在太反常了。
其实,就目前复兴军在一百年内可能遇到的各种古今中外的各种敌人来说,目前复兴军的战术都有点过于超前了。对方不可能有可爆炸的烈性乍药填装的热兵器。火枪和弓箭的射程又非常的有限。大炮发射的都是直射的实心炮弹。所以只有当复兴军遇到装备水平和战术思想和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的对手的时候,这种近代防御工事才有意义。
不过因为复兴军的防御模式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且这样的防御模式也对古代军队绝对有效,所以这么做也没什么不行的。
作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大人物”,张献忠肯定不是那种缺心眼的草包。在大明朝的正规部队里接受过一定熏陶的张献忠,在片刻的疑惑之后,就下达了两个命令。一个是派人到两侧的山上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道路。一个是命令一个小头目率领着一队二三十人组成的小队,前往复兴军的阵地前进行试探。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部队里承担斥候任务,担任侦察任务的部队,都是精锐部队。就像复兴军有特侦营一样,张献忠手下也有一小队由身手好的猎户和边军中担任过夜不收的有经验的侦察兵组成的侦查小队。
在接到了张献忠的试探命令之后,这支二十几个人组成的小队,立即尽可能小心的朝复兴军的阵地摸去。
这支有些经验的小队,虽然尽可能的使用道边的树木山石作为隐蔽物来隐藏自己的身形。可是无论是阵地上的一线指挥员还是位于指挥部中的参谋和总指挥员们,却都早就使用复兴党自造的“先进”望远镜,非常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了。
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司令员赵万里仔细的观察了这些人的举动之后,命令前线阵地的官兵按兵不动。
赵万里的命令确实没有什么问题。面对着由战壕和铁丝网组成的大量复杂的障碍物,张献忠的侦查兵们束手无策。
要知道,战壕还没有什么,可是铁丝网这个东西,别说张献忠这群农民军了,没有材料过硬的剪线钳,封建农业社会的任何武装力量,都拿铁丝网没办法。
第四二二章、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 6
在明朝末年的封建争霸战争中主要有三个主角。他们分别是:明王朝的政府军;后金女真的民族侵略军;李自成等造反者领导的农民造反军。
从战略目标上讲,三者的目标都是中国的封建统治权力。
从作战的意志上讲,政府军的目的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是受尽****和压迫的明军战士,对此并不认同。所以政府军方面的作战意志比较低弱。
民族侵略军的目的,在客观上为了后金女真民族开拓民族生存的空间。因为这一目的关系着整个后金女真民族的整体利益,所以除了八旗统领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但是在民族生存空间这个大目标下,民族侵略军上下比较团结,作战意志比较强烈。
农民造反军前期的状况是一种官逼民反的涉及每个造反者的生存问题的绝望意识,后期的状况则是王朝争霸的巨大野心的影响,所以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造反军的作战意识也比较强烈。
毕竟从整体趋势上讲,民族侵略军和农民造反军都是从一个比较恶劣的现状,向着一个可能美好的结果去努力的过程。所以这两方势力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
而明王朝的政府军,则是在一种本来就不太美好的状况下,要维护这种不可能更加美好的现状的状况。所以政府军方面面对的是一种下降的趋势。
从三个军事势力的组成普通战士来看的话。政府军和造反军一样,都是由长期劳作的普通农民出身的战士组成的。侵略军要好一些。长期在深山老林的恶劣环境里渔猎的后金女金民族身上的野蛮性还比较强烈。而在科技水平不存在绝对的压倒性优势的封建农业社会里,这种落后文明的野蛮性是一种比较正面的优势。
不过,从军事装备上来说,虽然面对侵略军和造反军,明王朝的政府军具有代差级的优势,可是因为走向没落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落后,这种军备代差根本就不能作为一种优势而存在。
实际上,因为盘踞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本身疯狂的通过破坏和掠夺国家利益的手段为自己谋利,所以明面上处于优势地位的政府军方面,其实是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的。
不过从作战方式的角度来看的话,除了像秦良玉的白杆兵,卢象升的天雄军这样的有着一定的充分训练的部队以外,三者的作战方式基本相同。都是那种核心部队在后,炮灰部队在前,核心部队驱赶着炮灰部队冲击对方阵地之后根据结果进行作战的方式。
只不过,无论是政府军、侵略军还是造反军,三者的炮灰部队都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组成的。政府军通过强征的手段驱赶老百姓。造反军通过裹挟的手段驱赶老百信。而侵略军则是通过掠夺人口的手段驱赶老百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