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派人出去和他们接触一下,毕竟一直这么对峙下去,也太耽误时间了。”
舰队参谋长孙国成也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所以立即就反应了过来。
“这个工作就由我来做吧。这个度一般人掌握不好,不能让东江镇以为我们软弱,但是也不能太过强硬,这个度还是我来把握比较好一些。”
武宏杰看到大家都统一了意见之后,立即就把最困难的交流工作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当初乘船询问第一舰队身份的东江镇代表是孔有德。现在领着那一千多人的“武装力量”和海军陆战队对峙的人还是孔有德。
孔有德是见过武宏杰的。所以当他看到武宏杰自己一个人走过来的时候,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对于孔有德来说,这场仗打的是非常的冤枉的。
当时孔有德在探听明白了第一舰队的身份之后,根本就不相信第一舰队是来做生意的。那是因为,第一,东江镇这里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有商船出现。第二,复兴党的船只那么巨大,这样的势力就没有是普通商队的可能。
可是当时孔有德去中军回报的时候,毛文龙正在休息。是毛文龙的养子东江副总兵毛承禄在主持中军。
这个毛承禄也是相当的莽撞。他一听有商船来了,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商船,有多大的实力,立即就命水军去抓捕人家,准备审问奸细。结果怎么样?人家那么大的大船可不是说着玩的。东江镇派出去的二十艘战船,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人家打个精光。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还在装大的毛承禄一听说人家船上都有大将军炮,这下才草鸡了。最终还是醒来的大帅能拿的住,命令自己领了一千兵来探探虚实。
’11`
第四六四章、在山东 8
对于孔有德来说,所谓虚实的问题根本就不用探。东江镇这边“虚”的厉害,复兴商社那边“实”的吓人。
当初大炮一响,孔有德就知道自家惹祸了。光是听动静看效果,孔有德就知道人家那个所谓的复兴商社,肯定就是东南沿海世家里的那种数一数二的势力。毕竟过去的时候,东江镇方面和江南那边的海商世家还是有过接触的。
后世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东江镇只会向朝廷要钱,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要挟和钳制朝廷。不过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为了毛文龙麾下那两万多人的正规军要钱要饷的话,东江镇方面的所作所为确实是骄横跋扈的无赖行为。可是东江镇治下可不仅仅就是那两万多的正规军。东江镇在辽东南地区折腾了这么多年,治下可是正经的有十来万的辽东南的难民在的。
除了毛文龙的两万多正规军,单凭东江镇的那点耕地,在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下,根本就不足以养活十多万的难民。更大的问题在于,朝廷拨过来的银子确实不算少,可是光有银子没有物资,拿着成千上万的银子,不能吃不能穿的,除了进一步的造成东江镇势力范围内的白银贬值之外,对于民生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
而且就说这个银子吧,在封建社会这样的体制下,在地方军阀的这种性质下,东江镇的银子也不是毛文龙一个人说的算的。除了有百分之三十乃至四五十的朝廷拨款在拨到东江镇之前,就要被兵部和登莱巡抚的各级衙门“飘没”掉以外,拿到银子的毛文龙也不能直接对这些银子做主。他还得把这些银子分润给东江镇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们。
这么一来,本来对于十几万人就非常捉襟见肘的资金,落实到具体的下面的普通士兵和难民的时候,基本上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很多时候,东江镇方面还是要靠垄断朝鲜方面的人参貂皮等各种特产的贸易的方式,才能赚点钱维持生活物资的供给。
在这种大环境下,东江镇的普通士兵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犹如流民乞丐一般,就容易理解了。
话说回来了,东江镇这边倒不是没有银子,关键是这些银子一方面是掌握在以毛文龙为首的一群东江镇的军官手里,另一方面是,因为物资的贫乏,白银在东江镇这边严重的贬值。
在内地粮价因为湖广方面的复兴党采取的只进不出的政策的影响下,江南地区的粮价已经达到十二两银子一石。而在东江镇这边,三十两银子一石的粮食,一般人都买不到。就是真买到了,里面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沙子。
所以当武宏杰提出复兴商社是“仰慕”毛大人为国抗虏的高尚行为,所以为了表达敬意,愿意免费的向东江镇提供成衣复兴党服装厂批量生产的明代样式棉甲一千百件,长矛一千杆,钢弩一千架,板甲五百领,粮砖两千斤的时候。都督府内的东江镇大小官员就选择性的遗忘了复兴商社的商船将二十艘东江战船送进海底的事情,开始和复兴商社的“大掌柜”武宏杰和颜悦色起来了。
其实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里,官和商是不分家的。在朝廷上层里,不管是所谓的晋党还是楚党,或者是一直吵吵着让皇帝不要与民争利的东林党,他们一方面是大地主的同时,也都是各地的大商人。
在明王朝的军队体系里,九边的各级军官们参与生意经营买卖的事情也都相当的普遍。就以范永斗王登库等山西商人为例吧。他们如果不是和边关的军官们勾结在一起的话,也不可能顺顺利利的就能和后金女真方面做起粮食铁器食盐布匹军事情报等等各种资敌卖国的买卖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