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泽可是对这个所谓的紫荆城博物院知根知底的。当年林雨泽直接参与了紫禁城的清理工作的。复兴党早就把紫荆城里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东西搜刮了个干干净净,把所有能够变成钱的东西都封存到了中央银行的库房里了。
经过了四年的时间,现如今只有安保人员,没有任何维护人员的紫荆城博物院,因为复兴党没有投入任何资源和人力进行维护,恐怕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
目前的紫禁城博物院唯一的盈利部门就是设置在正殿的化妆拍照处。林雨泽听说,不少工厂的工人和农场的工人在单位休假的时候都会跑到紫荆城博物院来参观。除了在曾经皇帝的家里游玩一番以外,花钱拍一张穿着真正的大明皇帝衣服的皇帝照片,过一过传说中的皇帝瘾,几乎是所有游客都要选择的项目。
班车到了紫禁城博物院,整个车上的乘客就走了一半儿。不过从紫荆城博物院站上车的人也不少,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老爷子颤颤巍巍的上了车,林雨泽还不得不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和两警卫员一起站着。
从新京特区到紫禁城博物院,因为中间要在范阳林场站停车,所以这段路程坐班车就用了将近三个小时。从紫禁城博物院到大兴农场还要在两个公社停车,所以这一段路程林雨泽又坐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车。
坐了六个小时的车,中间还站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四十岁的林雨泽感到有点疲惫了。虽然这样的速度和过去比较起来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可是林雨泽还是忍不住想到,要是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坐起来更舒服的有轨电车能够联通各个地区该多好啊。即使不是有轨电车,火车坐起来似乎也要比这种公共汽车舒服的多。
当然林雨泽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够实事求是。在全国各地区的铁路还没有全面普及起来的当下,想要修建县区轨道交通,这种想法肯定是要挨骂的。
大兴农场作为新京特区的粮食和蔬菜供应基地,她的规模要比一般的农场大一些。不过从建筑风格上看,为新京地区供应粮食和蔬菜的大兴农场和为新京地区供应水果的范阳林场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主要建筑都是那种这两年因为全国钢铁生产的规模上来之后,而开始兴起的用模块式方法,使用水泥预制板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的三层标准建筑。
因为使用水泥预制板搭建楼房,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以从外地直接运到当地,所以这种建筑成了大部分本地区工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最普遍的建筑。
目前阶段,整个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所有新建的学校、军营、居民住宅和机关单位,几乎都采用了这种被俗称为搭板楼的建筑模式。搭板楼能够在新中国风行起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钢筋水泥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之后,这种用水泥预制板建设的楼房,要比传统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建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像新京特区的那种庄严厚重的有着浓厚的传统风格,在钢筋混凝土房体上加上重檐斗拱的琉璃瓦房顶的新式古典建筑,固然在外型上要比这种搭板楼要漂亮的多。可是即使全国范围内的钢筋和水泥的产量都在快速的提升,但是传统风格的屋顶,仍旧是一种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没必要的修饰。
林雨泽自己就知道,王书辉老师原本对于这种建筑不太喜欢。他和林雨泽一样,都认为这样的建筑过于繁琐和无谓了。可是不少中央’委员都希望把新中国的首都新京特区建的比较庄严气派一点儿。这种想法当时就遭到了王书辉老师的严厉批评。
最后还是在政务院方面提出了要给两千多个专门从事旧式建筑修建和维护工作的老手艺人提供工作岗位的说法后,王书辉才从传统手工业工人要接受现代工业化培训和锻炼的角度出发,同意了新京地区的应用新老结合的创新式建筑风格的。
不过即使如此,王书辉还是在之后的地方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复兴党不能把人民群众的金钱和生命浪费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上”的说法。搞的不少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尴尬不已。
对于林雨泽来说,在他眼里,能够低成本高速度的完成建设的搭板房,要比成本高,建设速度慢的所谓创新式建筑漂亮多了。搭板房能够快速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创新式建筑除了外观上漂亮一些以外,相对于搭板房来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优势。
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出发,林雨泽本人在主持四川新区的工作的时候,就是用低价粮,地价布和双层搭板房,快速的解决了当地群众的衣、食、住问题,迅速的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
想着这些问题,在从汽车站到农场的路上,林雨泽就在心里给今天他见到的所有建筑排了个名次,当然这个名次的顺序是:搭板房第一,创新建筑第二,而像紫禁城那种落后和又存在着诸多缺陷的旧建筑就要排到最后去了。
王书辉曾经在全国地方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对来自各地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和农场的领导干部们说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复兴党就是掌柜的。复兴党’中央就为全国人民这个东家服务,经营和管理中国这个买卖的大掌柜。你们这些地区上的复兴党领导干部,(地区由一个或者几个工业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多个农场组成。)就是要为各地区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分店掌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