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书辉离开新京特区到东北地区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宣传机器的宣传下,自由贸易的大旗已经被陈封他们挥舞了起来了。在东北期间,王书辉发现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广播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宣传和鼓吹自由贸易的内容。
虽然王书辉的形象如今已经被全中国的人所熟知了,但是在简单的化妆之后,能够认出王书辉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在王书辉的考察中,他可以实实在在的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就目前而言,缺乏经验的人民群众对于宣传机器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力。除了一小部分年纪较大,先天的就认为一切朝廷,甚至就是复兴党这样的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的朝廷也必须防备着点儿的老年人以外,大部分中青年人对于政府方面的宣传还是比较认同的。
当然了,个别比较了解制度,对于复兴党的体制有着认识的基层干部们也非常敏锐的认识到,整个宣传都是政府方面主导的,无论是在宣传层面还是在实际工作层面,现如今也是一种政府方面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但是作为真正的当家人,复兴党的党委方面,现在还是一副稳坐钓鱼台不表态的状况。
王书辉没有管理过一个国家。其实别说一个国家,连一个学校他都没管理过。最多也就是他刚入职那年当辅导员的时候,管理过一个班级。
所以王书辉在政治上的态度是一种允许大家实验,允许大家通过大量实验积累经验成长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实验只能在那些还没有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怀抱里的外国和外族人民的土地上进行。
所以,王书辉允许复兴党在朝鲜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比较小农生产和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之间的差距。那么王书辉也同样会允许复兴党在倭国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检验自由贸易到底是不是一个能够给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带来文明和进步,获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欢迎和拥护的政策了。
现在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过去议论国事的人都是地主阶级精英人物们,老百姓议论政治,就是犯上,就是犯罪的。
新中国和旧社会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议论政治的人物变了。那些曾经的地主阶级和精英人物们不是在土改的过程中被消灭了,就是剩下的他们中的很少一部分,也都正在新中国新开拓的甘肃地区种树呢。
新中国议论政治的人,也是国家的统治阶级,那就是拥有人民代表权力的老百姓。
新中国建立起来之后,小酒馆开始在各地兴盛了起来。这种小酒馆不同于过去的那种小酒馆儿,有一种类似于各单位工人自发形成的俱乐部的特点。
往往因为一个单位的工人们都住在同一个区域里,更因为新中国的最小化压缩和分化家族的制度,所以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工人,会以单位为区别,在各自的小区里形成一些小酒馆儿。
在这些小酒馆里,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的工人们会像家人一样,喝着廉价的啤酒、米酒、烧酒和果酒,吃着炸鸡烤串和各种凉菜小菜,惬意的聊天打屁。
在这里,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这些工人们讨论的主要内容。
王书辉就是在考察的过程中进了一家这样的小酒馆儿,听了一大段很有意思的谈话的。
“老赵啊,这两天总听着广播里说什么自由贸易的事情,还一直把倭国人拿出来讲,你说这倭国和咱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啊?”
说话的人是一个年纪最多也就在三十来岁的青年人。这名青年的酒量明显不是很好,从他朦胧的双眼上看,刚刚喝了一杯啤酒的他已经有几分醉意了。
他问话的对象“老赵”年纪也并不大,看样子他也就比问话的青年大上那么几岁。只不过身材高大的老赵没有急着回答问话,反而专心致志的在吃着一大碗炸酱面,呼噜呼噜的吸面的声音一个劲儿的从他的那个位置上传过来。
老赵身边一个头发灰白,就着一小碟椒盐炸鸡美滋滋的喝着黄酒的中年人看到“老赵”着急忙慌的吃着面的样子笑了笑,随口说道:
“周立志你问事情也不找个明白人问啊。赵憨子考个识字文凭就考了四回才考过,你问他事情,你先问问他能不能把报纸上的文章读通顺再说吧。”
随着这个中年人的话,小酒馆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很明显,赵憨子同学在读书上的糗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
听到了大家的笑声,正在聚精会神的如风卷残云一样的吃着炸酱面的赵憨子同学快速的把大海碗里的面全部吸光,然后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吴老扣你说什么哪?我考试是考得不好,但是报纸我有什么读不通的。连学前班的小孩子都能读通的东西,你怎么好污蔑我。再说了,倭鬼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了。我婆娘是少年军的历史教官,倭鬼的事情她都和我讲过了!”
听到赵憨子同学为了面子把自己的老婆拿出来显摆,酒馆里又爆发出一阵哄笑声。不少年轻人起着哄,要求赵憨子把老婆传授给他的知识拿出来共享。
不知道赵憨子同学是不知道大家起哄中的嘲讽味道,还是赵憨子同学本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嘲讽,反正他听了大家的起哄之后,先是要了一大杯的啤酒然后才一本正经的压了压手,学着单位里的领导讲话的样子对安静下来的大家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