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级兵工帝国_龙魂在华夏【完结】(377)

  肖卫国可是知道,这时候美国已经在研制远程轰炸机了,那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b17四发重型轰炸机。所以龙魂兵工联合体的这种飞翼轰炸机,一定会成为远远超越b17轰炸机的一种重型轰炸机。b-17“飞行堡垒”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34年2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了一种能装载2000千克炸弹以322公里的时速飞行8045公里的轰炸机的设计招标,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新的轰炸机将可以横越美国东西两个大洋。这项招标被称为“a计划”,偏重于可行性研究,但是如果设计被证明是成功的话。军方会订购生产型样机。后来的b17轰炸机当然没有那么远的航程,它只是达到了四千多公里航程,载弹量四吨。

  梅塞施密特呵呵笑道:“那我们这架飞翼式轰炸机,就可以叫做幽灵轰炸机了。它完全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深入到敌方上空,进行水平的地毯式轰炸。”

  肖卫国点了点头道:“威利博士给咱们的飞翼轰炸机起的名字很不错啊,我看就给它命名为幽灵了。这倒是很符合它的特点。在轰炸机最重要的指标中,无论是载弹量和航程,它都是顶尖的。因为高升阻比的飞翼布局为它大幅度的降低了气动阻力,飞翼结构双更加利于弹舱的布置,所以它完全可能挂载一千公斤的炸弹,甚至一千五百公斤也没有问题。在轰炸中,炸弹的重量是越大越厉害,重磅炸弹能够摧毁地下目标。”

  梅塞施密特道:“是啊,还有我们的风雷涡桨发动机,为它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而且与活塞发动机的油耗相比也并不高,这使得它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肖卫国点了点头道:“这只是飞翼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等我们的涡扇发动机研制成功以后,还可以发展更大的飞翼机,比如说重达百吨的巨型轰炸机,也完全可以制造出来。那时候这种巨型飞翼机的航程将有可能达到上万公里,那时候飞翼轰炸机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而且,我们还可以在飞翼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飞翼式的运输机,它具有常规布局运输机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也是未来运输机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的设计师一定要多加研究。在飞翼机的气动和结构理论上也要有所突破。”

  梅塞施密特惊喜的道:“飞翼机还如此具有发展前途,看来以前我们都太小看它了。只是,我们的飞翼轰炸机,只能够进行水平轰炸。在万米高度上轰炸的精度如何保证,这倒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梅塞施密特一提出这个问题,除了肖卫国外,所有人都一下子变得沉默。的确,飞翼机本身的问题也许都能够解决,但是现在高空水平轰炸精度的问题。还不好解决。不达到德国国防部规定的轰炸精度,它即使是性能很先进,也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淘汰。

  30年代的轰炸机,只有简单的机械和光学瞄准设备,投弹准确与否完全是靠投弹手的经验和运气。很显然,这个时候轰炸机的准确性都很低,即使是对于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面积轰炸,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看到大家都受到了打击,肖卫国呵呵笑道:“大家都不要泄气嘛!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样很难解决轰炸精度的问题。大家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有一个设想,就是研制一种可以测量提前角的陀螺稳定半自动光学瞄准具。它包括光学观察装置、观测线稳定装置、方向瞄准装置和距离瞄准装置等。光学观察装置用于观测目标,根据观测角,也就是观测线与地垂线的夹角,判定载机与目标的相对位置。观测线,也就是载机到目标的连线,利用观测线稳定装置稳定起始观测线,防止因为飞机俯仰和倾斜引起的误差,保证观测角准确。方向瞄准装置确定并修正飞机的偏航率。距离瞄准装置计算瞄准角,判定投弹时机,当观测角等于瞄准角时即可投弹。这种瞄准具可以设计为两个陀螺稳定系统,瞄准时间长,因而轰炸的准确性就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这么说吧,我相信安装了这种瞄准具的幽灵轰炸机,完全可以在一万米高度,把炸弹投入一个半径30米的圆内。”

  听到肖卫国这么一说,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望着他,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肖卫国还有如此高明的办法,特别是霍顿兄弟两个,本来他们就已经把肖卫国当成偶像,现在肖卫国在他们心目中更是成为了神一样的人。

  ☆、第三百四十八章 难产的重轰炸机

  梅塞施密特感叹道:“是啊,研制一架大型轰炸机,是很多飞机制造企业的梦想,但是这其中败的又不知凡几!好在我们的充足的资金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才能研制飞翼轰炸机这样复杂的高性能大型轰炸机。”

  肖卫国知道梅塞施密特说的也是事实,在三十年代初各个大国都在研制本国的大型轰炸机或是大型运输机,似乎大家都在进行一个比谁更大,比谁飞得更远的航空设计制造竞赛。

  仅仅是在苏联,就有多家航空制造企业,设计出好几种大型飞机,甚至是巨型飞机。当时新生的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人才和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航空界,就已经掀起了追求大飞机的热潮。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打造出重型轰炸机的西科尔斯基已经移居美国,但这也让另外的设计师有了出头之日,康斯坦丁卡里宁就是其中之一。一战时他还是飞行员,后来在哈尔科夫创办了航空学院和飞机设计局,这也是很多飞机设计制造企业的来历。研制过几种中小型民用飞机后,1929年卡里宁就向大型飞机发起冲击,他要制造一种能够搭载120人的飞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