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甫嵩,董卓又敬重,同时又怨恨,两人间的仇怨早已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本来董卓想利用迁都一事,罢免皇甫嵩扶风守将的兵权,将他调回洛阳找机会除掉,却阴差阳错,再次并肩作战。
对皇甫嵩的怨恨,全因董卓的狭隘心胸,小肚鸡肠的妒忌导致的,可董卓却没有丝毫悔悟之心,即便现在皇甫嵩答应出兵,心里仍然想着时候找机会除掉此人。
汴水河畔。
乌压压的洛阳军四面齐出,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卷起漫天尘土,旌旗随风飘摆,战鼓激昂嘹亮,盔甲映着日辉银光闪烁,连续几战曹兵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可,徐荣的洛阳军,仍旧无穷无尽的不断涌来,恶战一连相持了数日,洛阳军的战力,让曹操心里发寒,自己的三万精兵,转眼间,已经不足一半,而对方,精兵仍然遮天蔽日,连绵不绝。
曹操孤军深入,徐荣利用成皋周围的有利山势,将兵马分兵埋伏于四周,不断袭扰围杀,而且始终保持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从一开始,徐荣就想着彻底吃掉曹操这一路诸侯。
他麾有十万精兵,虽然先头部队只派出五万,可不管有多少损伤,很快就会再次满员出战,愣是让曹操摸不清徐荣的底细,而且,单凭这一点,曹兵的士气,也惊吓的丧失许多。
无论兵卒人数,还是统兵布阵,徐荣都远胜曹操,就连之前刘关张奇袭孔伷的人马,徐荣也在侧翼出了不少力,还抓住了颍川太守李旻和张安,二人被送往洛阳之后,董卓令烹杀二人,二人临入鼎,相谓曰:“不同曰生,乃同曰烹。”活活被董卓煮了吃进肚子里,死的当真凄惨。
跨骑在良驹飞廉之上,徐荣手提大刀,面色肃穆,刚毅的脸上,二目如电,冷冷的直视着被困在敌阵中央的那杆随风飘荡的大纛旗,上面书着一个斗大的“曹”字,虽然相距很远,可徐荣却看的真切。
☆、第一百六十二章,虎牢失守
嘴角猛然划过一丝冷笑,徐荣大刀陡然高高举起,身后的令旗手,急忙挥动旗幡,号角手也在第一时间吹起了牛角号,大刀劈落,万马嘶鸣,洛阳军如开闸的洪水般,纷纷高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刀枪齐齐的冲向了被困于阵中的万余名曹兵。
这次曹操出战,不但有本部兵马,济北相鲍信还派了兄弟鲍韬领兵支援,鲍信素来敬重曹操,就连昔日众诸侯推选袁绍做关东诸侯的盟主,唯独鲍信声援盟主非曹公莫属,听说曹操出兵,鲍信当即命弟弟领兵两千前来助战,就连曹操的好友陈留张邈,也派出了卫兹带兵前来。
昔日曹操陈留起兵的时候,卫兹倾尽家财鼎立相助,此番又带兵前来,让曹操很是感动,可是感动归感动,面对徐荣的疯狂围堵,等待曹操的,只有深深的绝望和难以承受的悲剧。
“曹公,眼下形势不妙,唯有拼死冲出重围,方有一线生机。”卫兹浑身浴血,累的呼呼直喘,就连胯下的战马,也好似从血池里染过一般,通红一片。
“子许,你说的没错,众将士,随我突围,杀啊!”倚天剑高高举过头顶,带着满心的不甘,曹操咬牙高喝,本以为自己麾下兵精将勇,谋臣不凡,一个小小的徐荣,应该不难对付,可,曹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亲擺渡壹下小說書名+黑*岩*閣就可免費無彈窗觀看最快章節
徐荣一边策马冲杀,一边不断的指挥着三军将士“弓箭手,压住阵脚,给我放箭。”
“骑兵两翼包抄,步兵东西两侧山麓围堵,务必给我将曹兵彻底逼到汴水河畔,到时候,前有堵截,后有大河,我看曹操,如何逃出我的手掌心。”
一道道命令,不时的从徐荣嘴里传出,洛阳军依令进攻,单单上万名弓箭手齐齐的几轮箭雨,便让曹兵死伤惨重,就连曹操和鲍韬,也险些被射成筛子,弓箭手攒射,步兵从山坡上不断逼近,对方的骑兵则从两翼不断折返冲锋。
一边仓皇撤退,曹操心里一边暗暗赞叹徐荣的统兵才能“此人,不失为一员难得的上将!”
败在此人手里,曹某不冤!
恶战越来越激烈,就连卫兹也死在了徐荣的刀下,曹操收拢残兵,被徐荣彻底逼到了汴水江边,前面是黑压压的洛阳大军,背后则是滚滚奔流的汴水,可惜,曹操麾下没有水性过人的锦帆军,曹操猛然抬头望天,禁不住一阵长叹“难道,天要亡我曹孟德?”
“报,将军,主公有令。”眼看就要把就曹操逼入绝境,曹操的三万兵将,也仅仅不足七千余人,徐荣却突然接到了董卓传来的军令。
“撤,马上驰援虎牢关。”故意提高嗓门,冲人群中悲苦长叹的曹操高喊一声,徐荣的洛阳军,呼啦啦…如退潮一般,仓促撤出了汴水河畔。
“这…主公,徐荣真的撤了。”曹纯兴奋的嗷嗷欢叫了起来,身后不少兵将也齐齐的欢腾起来,不知道的,好像以为曹兵打了胜仗了呢。
“此事,非常蹊跷,究竟怎么回事?”虽然庆幸逃过一劫,可曹操细小的眼睛狐疑的在眼眶中骨碌碌乱转,脸上尽是疑惑的神情。
虎牢关,真的出事了,虽然孙坚还没有准备就绪,吕布却忍不住了,整日被胡轸压着,吕布着实憋闷,何况胡轸此人性急跋扈,每日都在吹嘘着自己何等神勇,吓的关东诸侯屁股尿流不敢攻城,忍无可忍,吕布便找到了郭嘉,郭嘉自知劝不住吕布,一边派人送信给袁术,一边暗中派人散播‘贼兵到来’的谣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