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同志到是直白,看似请教。其实是想要通过他了解澳洲的真实想法。
“大明与澳洲同属一脉相承,都是炎黄子孙,眼下大明虽内有民乱,外有后金作乱,但在我澳洲国朝看来毕竟属于正统,我澳洲虽传承自前宋但毕竟远离故土已有百年,说句心里话,不论是从上到下我澳洲臣民对大明故土只是存有一颗同脉之心,绝无他想。”
赵世杰如此说,已经表明了一切,不管沈犹龙相信不相信,但毕竟这是实话,澳洲要干涉大明的内政不假,但对这片土地却是真的没有任何兴趣,世界很大,没有必要将眼光都放在这么一块小的土地上,熬着需要土地完全可以去北美南美非洲和欧洲人抢夺。
“如此说来,赵部长对大明正统还是表示支持的,听闻澳洲火器犀利不知赵部长是否有意出售。”老沈不愧是总督,对于澳洲的火器也是略有所闻,直接提出了是否愿意出售,不过在赵世杰看来,恐怕大明朝廷是没有钱购买的,不过要是用其他的利益交换到是可以。
“澳洲火器出口大明,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不过两家虽如同脉相承又如兄弟,但这亲兄弟明算账,还希望沈大人理解,这火铳和大炮的售价都相对高昂。”
原本看赵世杰还觉得不同的老沈同志,一听他开口亲兄弟明算账马上整个人就不好了,这家伙还是拥有皇室血脉的,怎的也弄的一身商贾之气,这谈钱多伤感情啊。
一时间两人谈话陷入到了沉默对望,赵世杰也猜测出对方的想法,马上开口笑着说道:“既然是兄弟之国,我代表澳洲政府决定送一百支火铳给大明,大人觉得如何。”
“恩,甚好,赵部长大义,沈某不敢忘,定当上奏朝廷表明。”投桃报李的事沈犹龙不是不会,只是要看什么时候,既然澳洲人如此慷慨,自己也总该有点回报吧,不让寒了人家心怎么办。
经过与赵世杰的一番谈话,也让沈犹龙舒心不少,至少可以确定澳洲人对大明故土是没有异心的,即使有也有些力不从心,据说他们国内的土地都还未完全开垦出来,绝不会为了放弃国内的土地大老远的跑来大明。
第243章 国富论
两广总督舒心了,远在本土的穿越众也就是舒心了,毕竟现在本土对外贸易的一半份儿都是出自大明。
如果沈犹龙真的做出什么禁令或者是使出什么绊子还真的不好说,对付他这种刚正不阿的君子,一旦澳洲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绝对会适得其反,这一点从后世的历史书上就能看出。
有了赵世杰赠送的一百条步枪,两人的交谈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两国之间的民间商业往来,再到新式武器的对冷冰器的冲击。
“赵部长,您所说的国富论,虽说有一定道理,可若是整个天下人都与商贾一般,这国恐将不国吧。”
沈犹龙对于这种,重商业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排斥的,毕竟他是一名苦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读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对于那些商人和工匠自然会有些瞧不上。
这种想法并不是他一个人有,就是整个大明的读书人几乎都是这种想法,甚至就连处于最底层的商人阶级也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地位为何会一直这么低,还不如一个种田的,也许这就归咎于历代以来所宣传的文化有关。
赵世杰所提的国富论,国家想要富强光靠农业发展是不行的,还要通商重视商业的发展,从后世能够在世界上数的上号的大国来看,就没有哪一个不是不重视商业发展的,不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最终都只会沦为没落国家。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在年份好的时候的确可以做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可要是遇到大灾大难几乎就失去了抵抗的作用。
大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下遇到小冰河时期农作物减产,全国多地又陷入到了灾荒,不免就出现了民乱。
“沈大人是否看不起商人,商人追利。无利而不起早,历代以来对商人的评价几乎都是不好的,但我澳洲传至前宋。有宋一朝,因为重视商业发展。即使后来只是推举江南半壁江山也能保证民不乱,这就是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宋朝的确是历史上最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但同时也因为开国君主得来的皇位是用不光彩手段而来,所以对武将极为苛刻,才最终导致了宋朝灭亡,大明也有些类似,到了崇祯时期武将已经完全成为了文官集团的附庸,而不是在洪武时期那般可以和文官分庭抗礼。
就拿眼下沈游龙来说。他督军两广却是文官出生,如果严格算起来这个职位应该由一位武将担任。
“澳洲重视商业,方才有今天的成就,称霸南洋而然红夷番人不敢小视,因为重视手工作业者而有了强大火器,难道这些大人不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吗?”赵世杰质问道,完全没有把对方两广总督的身份放在眼里。
沈犹龙听着,到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不免开始思考起来,难道大明朝的国政真的错了吗。历代以来的王朝之所以灭亡真的是因为不重视商业和手工作业所致吗。
历代以来只收农税而不重视商税,却不知商人所挣到的利润却是农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之多。
这是一个近千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关键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的人有没有这种觉悟。但是从历史的进程可以看出几乎是没有这种觉悟,历代改朝换代除了将农田从新分配之外就几乎没有别的改变,两三百年一循环当土地兼并的越来越厉害时,又是一些顺势而起的揭竿而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